國字頭車企如何走出困境

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東,這定律在合資車企由繁華到退卻也適用。中國車市紅利大潮逐步退卻之中,合資車企的繁華似乎已成過往。在之前大潮中憑藉性價比、價格戰獲得市場後,面臨退潮某些合資車企的腳步與中國市場環境開始出現錯位,過渡特徵明顯。

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博鼇論壇上宣佈了我國擴大製造業開放的重大舉措。40年改革開放實踐證明,在一定發展基礎上,只有開放才能充分激發市場活力,只有開放才能倒逼企業創新,只有開放才能集聚國內外資源。

國家發展改革委網站發佈消息稱,汽車行業將分類型實行過渡期開放,2018年取消專用車、新能源汽車外資股比限制;2020年取消商用車外資股比限制;2022年取消乘用車外資股比限制,同時取消合資企業不超過兩家的限制。通過5年過渡期,汽車行業將全部取消限制。

放開外資股比例限制的消息出臺後,就如投炸彈般汽車界出現地動山搖。那些在“外資股比例不得超過50%”庇護下的本土車企,舒服日子過去了。小編跟大家探討在香港三家車企的影響和未來。

1, 梅賽德斯開始脫離北京汽車

10月10日,梅賽德斯-賓士技術集團(MBtech Group)已經正式從北京北汽德奔汽車技術中心有限公司(下稱北汽德奔)退股,後者將成為北京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旗下100%控股的獨資公司。蓋世汽車從企查查網站上瞭解到,上述股權變更事實上在今年5月份就已經完成。企業類型由中外合資變更為中方獨資,高管團隊中的外籍人員則全部退出。

北汽德奔這樣一家技術公司在和北汽合資5年左右的時間之後突然從雙方合資公司中撤資,其中原因耐人尋味。成立北汽德奔公司之初,就是完全服務於北汽品牌,為北汽提供專業化的技術服務。

賓士的退出,還是給北汽今後的技術發展帶來了一些麻煩。這或許意味著北汽接下去在有關車橋方面的相關核心技術上面會受到賓士公司的限制,還能不能繼續拿到許可就是一件很難說的事情了。是否意味了梅賽德斯會自己在中國大陸建立工廠,自產Benz品牌?

2,寶馬已經控制華晨寶馬

華晨寶馬是一家總部位於遼寧省瀋陽市的中德合資汽車生產企業,目前,生產BMW 5系Li 、BMW 3系(含長軸距和標準軸距)、BMW X3、BMW X1(長軸距)、BMW 2系旅行車、BMW 1系運動轎車六個系列。這些車型均由位於瀋陽大東區和鐵西區的兩家整車工廠進行生產。在鐵西工廠附近,華晨寶馬還設有研發中心和動力總成工廠。動力總成工廠生產最新一代BMW 3缸和4缸渦輪增壓發動機,以及高壓動力電池。

2018年10月,寶馬宣佈斥資36億歐元,把其在華晨寶馬的股比由50%增加至75%,成為第一個改變合資公司股比的車企。這對盈利能力堪憂的華晨自主品牌來說極具挑戰,消息一出,華晨中國股價大跌。

華晨汽車銷售不佳主要是因為產品分佈不均,嚴重失衡,使企業生存發展過於倚重華晨寶馬,其他自主品牌因難以為企業帶來可觀利潤與市場認可度,所以也自然得不到更多的技術研發、產品優化與品質升級。寶馬已經持股75%的華晨寶馬,完全掌控了寶馬在中國的生產及發展。華晨寶馬占華晨銷量92%,自主品牌約8%。

3, 雷諾退出東風汽車 日系汽車也有可能

東風表示,鑒於國內汽車市場下滑及東風雷諾的經營狀況,集團與法國雷諾擬對東風雷諾進行重組。公司和雷諾雙方簽署不具有約束力的備忘錄,達成初步意向,雷諾擬將其持有的東風雷諾50%股權轉讓給東風,東風雷諾停止雷諾品牌相關業務活動。
東風稱,集團和雷諾決定共同加強與日產的合作,與雷諾還將繼續與日產在新一代發動機方面進行合作,繼續給予東風汽車柴油發動機許可。

東風日產成立於2003年6月16日,是東風汽車有限公司旗下重要的乘用車板塊,從事NISSAN品牌乘用車的研發、採購、製造、銷售、服務業務,是國內具備全價值鏈的汽車企業之一。

東風本田由東風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出資50%、本田技研工業(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出資10%、日本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出資40%共同組建的整車生產經營企業。東風本田引入運動型多功能車CR-V(思威)、中級車CIVIC(思域)等。

東風汽車受制於日系汽車,東風日產及東風本田占了東風全部銷售的79%,自主品牌約占10%。離取消外資限制不遠了,2021年日系汽車脫離可能性大增。

總結

梅賽德斯退出北汽德奔,相信加快了國外品牌會退出合資經營。2021年好大可能是日系汽車大動作,東風汽車首當其衝。同時為所有車企敲響了警鐘。那就是只有堅持自主研發核心技術,才能真正的實現不受制於人。

在合資保護傘之下的【國字頭】車企面臨的挑戰不止於此。令一邊是湧起的造車新勢力紛紛切換賽道,在新能源汽車上突飛猛進,這條賽道上特斯拉(TSLA)要來中國建廠。蔚來(NIO)、小鵬(XPEV)及理想汽車(LI)銷量起飛,蔚來9月交付4709輛,環比8月增長18.7%。理想9月交付3504輛,環比8月增長29.3%。小鵬9月交付3478輛,環比8月增長31%。比亞迪在新能源車上大突破,秦EV,漢EV銷量每月也超過2000輛。

國營車企在前有強敵後有追兵的情況下,這場淘汰賽裏要拿什麼出來競爭。離開舒服區,唯有大規模改革求變。現在轉向新能源汽車賽道時間上來不及了,可以跟新能源汽車民營企業合營,即可以解決因為外資退出的困境,又可以引入新能源汽車企的技術。新能源車企大多是初創企業,資金產能上存在很大難題。利用舊有車廠轉做新能源汽車,能省時間省成本提高產能,為中國車企提供一條新的出路。同時能夠立刻進新能源汽車賽道,提高國營車企競爭力。

Disclaimer © 2024 TASTY MONEY
以上資訊僅供參考,相關內容純屬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台立場。投資涉及風險,股票和結構性產品如窩輪、牛熊證之價格可升可跌,投資者可能會損失全部本金,請自行注意風險。

訂閱及追蹤 Tasty Money 財經節目、主持人及專欄作家的最新動向
https://www.tastymoney.hk/subscri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