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車輾轉小米反側

對於小米來說,造不造車不是問題,何時進場才是問題,但可能不是現在。從多次否認到關注電動汽車生態並持續評估,小米造車猶豫前行。在業內人士看來,小米對造車猶豫的背後,除對自身市值漲跌的擔心,小米手機也處於衝擊高端的關鍵期,需要投入精力和資金的造車領域,目前可能將分散小米核心業務的注意力,反而加大發展風險。

再現造車傳聞

小米再爆造車傳聞。近日有消息稱,小米正快速推進造車事項,最快有望兩個月內立項,初步討論的品牌定位與小鵬汽車類似,主打強科技屬性的中高端市場,該計畫直接負責人為小米聯合創始人及首席戰略官王川。此前,有報導稱,王川一直為小米高層中推進造車的重要宣導者,並多次提出報告,但均被小米高層否決。

不過,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今年小米方面對造車的態度出現反轉。今年2月,有報導稱,小米已確定造車,並視其為戰略級決策,造車專案將由小米創始人雷軍親自帶隊。隨後,小米方面回應稱:“集團一直關注電動汽車生態發展,並就相關行業態勢進行持續評估及研究。小米就電動汽車製造業務的研究還沒有到正式立項階段。”

數據顯示,今年1月全球電動汽車融資金額超過120億美元,這對於小米而言無疑存在巨大吸引力。上述業內人士表示:“影響電動汽車企業市值的因素很多,蔚來、特斯拉等也是在銷量逐漸走高、毛利率轉正後市值才逐漸走高,這對早期入局的造車新勢力企業來說尚有難度,股價的波動因素也成為小米入局造車的顧慮之一。”

對此,有報導稱,此前小米內部曾規劃,小米造車並不是在小米體系內進行,而是成立一家新公司,該公司估值50億美元,小米出資35億美元。汽車行業專家顏景輝表示,成立獨立公司,小米既可以分食造車“蛋糕”,又因造車公司獨立核算不會影響小米自身業績。

針對是否推進造車業務,北京商報記者聯繫小米相關負責人,但截至發稿,尚未得到回復。

兩難選擇

小米對造車存在顧慮,不僅是受市值左右,更來自於核心業務的羈絆。目前,小米正處手機業務衝刺高端市場關鍵時刻。數據顯示,2015-2019年,智能手機收入佔小米總收入的比例從80.4%降至59.3%。由於低端手機市場呈現競爭激烈、利潤微薄等情況,小米開始上攻高端市場。去年2月,在小米10發佈會上,雷軍反復表示:“這是小米第一次真正衝擊高端市場。”

IDC中國數據顯示,去年上半年,在中國600美元以上價位智能機市場,華為和蘋果分別佔據44.1%和44%的市場份額,合計份額接近九成,而小米的市場份額僅為4%。為爭搶市場份額,去年底小米發佈新一代高端手機小米11。不過,小米衝刺高端市場的步伐剛剛開始,有消息稱,今年小米還將發售小米11 Pro機型,進一步擴充高端產品線。

從戰略到產品,似乎衝擊手機高端市場對目前的小米來說更為重要,此時涉足造車板塊反而會分散精力。汽車製造業無論技術投入還是管道投入都高於手機,此前,進入新能源造車行業的多家新勢力企業也都曾為資金犯愁。特斯拉從成立到盈利“燒錢”超過50億美元,蔚來汽車CEO李斌還曾表示:“沒有200億不要造車。”而同時,小米在佈局高端產品的同時也在加大線下佈局,此前小米正式宣佈,1月9日全國上千家小米之家同時開店運營。這意味著,小米主營業務上也正值用錢之際。

顏景輝表示,小米一旦踏入造車業將進入持續“輸血”期,同時造車行業難在短期內產生高回報。小米不僅要承擔高端手機業務的資金投入還要顧及汽車業務,兩項資金的投入疊加會加大資金鏈風險。

除增加資金風險,如何分配人員也將成為問題。此前有報導稱,由於造車業務比較熱門,小米內部很多員工願意投身造車板塊業務,但小米在衝刺高端手機市場關鍵時刻,更願意將重要人員留在核心業務部門。“小米高層特別是創始人層面對於造車分歧很明顯。”該人士表示。

 

Disclaimer © 2024 TASTY MONEY
以上資訊僅供參考,相關內容純屬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台立場。投資涉及風險,股票和結構性產品如窩輪、牛熊證之價格可升可跌,投資者可能會損失全部本金,請自行注意風險。

訂閱及追蹤 Tasty Money 財經節目、主持人及專欄作家的最新動向
https://www.tastymoney.hk/subscri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