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房危機風眼到?碧桂園海外債勢交叉違約 恒大陷清盤邊緣

內房過度槓桿危機爆破,繼恒大(3333)在美國曼哈頓破產法院申請破產保護,以阻止債權人在美國興訟或扣押資產,融創中國成第二間主要內房申請破產保護。此外碧桂園仍陷生死線,繼早前一批總值逾200億元的債務幾乎違約,一筆1500萬美元利息在寬限期完結後,仍未聞成功償付,勢引爆海外債交叉違約,正式敲響內房爆煲潮。

恒大7月公佈,恒大地產5月末未能清償的到期債務累計約2,776.88億元(人民幣,下同)、逾期商票累計約2,454.18億元、3,000萬元以上未決訟訴涉款金額,累計約3,829.4億元。2022年底恒大地產的流動負債接近1.68萬億元,而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受限資金的貨幣資金僅91.73億元;2021年及2022年分別虧損約5241億元及527億元,已資不抵債,公司指生產經營受重大影響。

《華爾街日報》稱,恆大尋求美國法院批准190億美元債務重組,若獲批將杜絕在美國針對該計劃提出的爭議。

至9月尾,恒大更因無法發新債,臨時取消兩日的債務重組會議,將在10月面臨清盤死線。中國企業家創維創辦人黃宏生怒斥,許家印把資產轉移至美國犯下了大忌,「公然以中國人民為敵」。

學者李兆波向傳媒表示,恒大遠蹈美破產,志在保障資產,以完成「保交樓」任務,成功的話碧桂園或會仿傚,但會影響外資對內房的信心。

而繼恒大後,融創中國(1918)亦向紐約南區法院申請破產保護,以獲得美國法庭對在港重組的同意。融創中國18日晚上公告稱,其境外債務重組最終獲高票通過,債權人數通過率為99.75%,債務總額通過率為98.3%,預計透過債轉股消減債務總額將超過45億美元。

許家印被拘 王朝落幕?

9月尾恒大證實許家印因涉嫌違法犯罪,已被依法採取強制措施。較早前「監視居住」說法更嚴重。內媒引述據資深地產研究人士,事件或涉恒大人壽及恒大財富非法集資,並轉移款項至中國恒大等問題。官方採「敲山震虎」方法,以警示其他內房。
早前有傳恒大財富以高息回報作非法集資,繼而爆雷,影響金融市場秩序。本月16日,深圳市公安對恒大財富董事總經理杜亮等人採刑事強制措施。
中國恒大兩名前高層被中國相關部門控制,即前總裁CEO夏海鈞和前CFO潘大榮。

恒大債務重組失敗 10月面臨清盤死線

恒大9月尾臨時取消兩日的債務重組會議,離10月尾清盤呈請聆訊再接近一步,若短期無法解決,或最終需踏上清盤一途,拖累當日股價急挫21%。恒大指旗下恒大地產正被中國監管當局立案調查,無法滿足建議重組各項擬發行新票據的發行資格,令市場擔憂其舊換新或債轉股重組方案的可行性。

此外,恒大地產還宣布,一筆本金額40億元人民幣的債券違約,無法償付本金和利息。該筆債券原定2025年到期,但全數投資者行使回售權,故恒大要連本帶利償還。

內保外貸 債留中國 錢潤美國

中國企業家創維創辦人黃宏生怒斥,許家印把資產轉移至美國犯下了大忌,「公然以中國人民為敵」。

他10月2日發佈影片,指責許家印拉著境外敵對勢力的這種行為,明顯以人民為敵,以國家為敵,稱中國政府最近對許家印出手是因為許家印犯下大忌。他提到,恒大2021年爆發債務危機時,官方特別給予保護時間,讓許家印解決糾紛,甚至將所有法律訴訟都交由廣東省高級法院受理。

然而,許家印卻透過內保外貨,試圖用美國的破產保護,透過發債將中國資產換成美國的個人資產,把債務留在中國,資產留在美國,再利用中美對抗的政治局勢、來為自己解套。黃宏生又稱,他不少朋友被騙了,只因恒大曾表示只要把錢存進去,每年就有高達15%的回報。但結果不止利息,連本金都拿不到。

融創債轉股 望減債352億

繼中國恒大後,又一內房在美申請破產保護。融創中國於9月18日晚上公告,債權人高票通過其境外債務重組,料透過債轉股能消減超過45億美元債務。據報,融創中國19日向美國法庭申請破產保護,以在港進行債務重組。若重組順利完成,融創將成為爆雷的房企中,其中一間首批透過境內外債務重組,大幅降低整體債務規模,有利恢復經營。

融創中國去年5月曾經爆雷,表明無法償付一筆2950萬美元債的利息,並警告或陸續更多違約,不過近期危機逐漸化解。有分析指出,申請破產保護有助債務人通過破產重整程序幫助公司自救。

2/3民營內房陷違約

恒大以外,據知有2/3民營內房已拖欠債務,而未違約公司亦「望債興嘆」,9月需面對到期的償付額高達14.8億美元。經濟學家任澤平形容為現狀為「房地產不可能三角」,能化解危機者有望獲得諾貝爾獎。

據《彭博》數據,截至9月1日,美元債發行量最高的50家民營開發商,有34家有拖欠相關海外債的情況,倖存16家間在本月必須償付近15億美元債,折合108億人民幣,民企危若累卵,其中碧桂園債務尚在寬限期中,被《彭博》歸類為倖存公司。

內房債務危機下,中央亦蘊釀轉軚寬鬆。官媒《證券時報》刊文,以瀋陽為例,指非一線熱點城市可借鑑認房不認貸、降低商貸首付比例等政策,並盡快取消限購、限售等等。報導認為現時房地產處於調整階段,穩定銷售以回籠資金至關重要,房企現金流得到明顯改善,能傳導至地產上游的拿地、開工建設等環節。

不過,中國經濟學家任澤平對前景不樂觀,形容情況為「房地產不可能三角」,成功解決者有望獲得諾貝爾獎。他在微博指出,現時中國房地產不能向上,因為會增加實體經濟的成本,向下亦不可能,因為會增加金融市場的風險,同時不升不降又不能,因為無升值預期的話,買家不會入市,沒減價預期的話,人們不會生兒子。

破產保護並非破產

就恒大申請破產保護,BBC解釋,根據美國法律,破產清算的公司須立即完全停止運作,並由託管人處理公司資產還債務,進入清盤程序;而破產保護的公司則可繼續運營,迅速重組,避免破產解散。

有評論指出,恆大申請破產保護,是為了繼續經營。中國律師劉澤楓指,恆大及子公司申請破產保護,顯示公司以協調為基本立場。破產保護能防止各地亂訴扣押資產,以及提出重整方案,令公司起死回生。破產清盤才是公眾認知裏的破產。

碧桂園拖欠1500萬美元利息 海外債勢交叉違約

另一內房碧桂園仍陷財困,9月拖欠1500萬美元利息,寬限期完結仍未聞成功償付,恐引爆海外債交叉違約,正式敲響內房爆煲潮。

碧桂園9月拖欠兩筆海外債利息,一筆為9月17日到期的1500萬美元,另一筆為9月27日到期的4000萬美元利息,2筆利息均有30天的寬限期。1500萬美元利息若日內未能交付,全部境外債均將按條款被會視為違約。
碧桂園有110億美元境外債,及約60億美元境外貸款。
稍早前傳出碧桂園大股東楊氏家族,向公司提供3億美元無息貸款,並出售兩架私人飛機套現,支撐金司營運。

160億債券停牌 專家:爆雷只是時間問題

碧桂園此前旗下11筆境內債8月14日起停牌,拖累股價當日跌至0.81元創新低,此外公司亦未能支付兩筆債券約2,250萬美元利息,債務違約風險溢於紙上。該11筆債規模共約211億元(人民幣.下同),據內媒報道,存續本金尚餘約160億元。9月13日,內媒傳出碧桂園9隻計劃展期的境內債均獲通過,現僅剩下「16騰越02」債券尚待表決,展期債券包括16碧園05、21碧地03、20碧地03、19碧地03、21碧地04、21碧地01、21碧地02、16騰越02、20碧地04。

招銀國際股票部執行董事蘇沛豐則表示,若「碧桂園都救唔到,其他中小企可能都唔掂,爛尾樓問題風險亦增加,行業形成惡性循環」,並恐拖累與內房相關的建材、物管、家電消費等行業,同時市場會憂慮內銀壞帳。

據報導,碧桂園9月上旬支付了兩筆8月7日到期美元債券的利息。這兩筆債券都有30天的寬限期。其中一筆是碧桂園4.2%到期2026年2月6日的債券,另一筆是碧桂園4.8%到期2030年8月6日的債券,發行規模均為5億美元。這兩種債券都在新加坡交易所上市,期限分別為5年6個月和10年,到期日分別是2026年2月6日和2030年8月6日。聯席全球協調人、聯席賬簿管理人和聯席牽頭經辦人包括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高盛(亞洲)、瑞銀集團、渣打銀行和里昂證券。

恐牽連內銀 家電等行業

不過,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表示,碧桂園土儲逾半位於三、四線城市,碰上市況低迷及中央限價,令物業無法低價散貨,銷售慘淡下難冀望中央出手救亡,大股東亦不盲目投入資金,爆雷只是時間問題。

中國經濟學家任澤平提議拯救碧桂園、龍湖等優質民營房企,守住金融風險與民生底線,否則碧桂園倒會將衝擊市場信心,牽涉數千萬人就業。他認為優質民營房企要走出困境,要靠開源節流、債務重組、保交樓、信貸+債券+股權融資「三支箭」政策支持,而最重要是恢復市場信心。

碧桂園早前違約的兩筆美元債,各規模為5億美元,要求半年派息,於8月7日時需支2250萬美元利息,但碧桂園未支付,因處於30天寬限期內未算違約,市場有猜測,認為延期付息,是為了開啟債券重組。

料將有重組方案

碧桂園11筆境內債停牌內媒引述機構人士指出,事件意味將正式商討延期重組,估計快有初步重組方案。

此前碧桂園發盈警,預計上半年虧損最多550億元,今年首7個月物業銷售額只有1,408億元,按年下跌三成半,更承認出現階段性流動壓力,以及遇到自成立以來最大的困難。

碧桂園於官方微博指出,因銷售與再融資環境不利,2023年上半年料虧蝕較大,正承受階段性流動壓力,並強調公司將採有力有效措施,保交付及化解階段性流動壓力。

許家印離婚避債?

日前恒大近日一則公告引起市場關注,其中許家印妻子丁玉梅一改「許家印配偶」的稱呼,變為「獨立於本公司及其關聯人士的第三方」,市場懷疑二人是為了切割財務,規避債務風險而「技術性離婚」。

不過,根據法律人士分析,在中國法律規定中,離婚無法將個人債務與夫妻共同債務相隔離。因此,許家印與丁玉梅兩人之間可能達成了協議,在法律上進行分割,不再作為關聯方存在。再者,因為關聯人士的定義範圍比夫妻要大,所以並不能因稱謂的變化,就判定許家印與丁玉梅已經離婚。
就此,

《財聯社》曾向恒大求證,對方則回應「不清楚,沒有消息。」

以上資訊僅供參考,相關內容純屬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台立場。投資涉及風險,股票和結構性產品如窩輪、牛熊證之價格可升可跌,投資者可能會損失全部本金,請自行注意風險。

訂閱及追蹤 Tasty Money 財經節目、主持人及專欄作家的最新動向
https://www.tastymoney.hk/subscri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