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的關稅政策是他經濟政策的核心,也是他在競選期間最關鍵的承諾之一。他曾表示要對所有進口商品加征20%的關稅。
特朗普進一步升級了關稅威脅,表示要對加拿大和墨西哥進口的商品加征25%的關稅,甚至要對包括巴西、印度、南非等國家徵收高達100%的關稅。
隨著特朗普關稅威脅的升級,企業高管們開始進行幕後遊說活動,希望激進的關稅政策能有所軟化。包括LG電子在內的多家大公司雇傭了擁有政府關係的專業人士,以影響新總統的政策。
特朗普的行事風格決定了其他聲音往往被拒之門外,即使是他身邊最親近的專業團隊也不能例外。他在社交媒體上發表有關關稅的聲明之前,連他最親密的盟友也沒有被事先告知。
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可能會對美國消費者價格(CPI)造成“永久性衝擊”,美聯儲可能需要將利率維持在高於正常情況下的水準。此外,關稅政策可能會導致美國經濟規模減少0.7%,並讓50.5萬個工作崗位消失。
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可能會引發全球新一輪貿易摩擦,美國企業和貿易夥伴對此抱有深刻擔憂。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可能會對中國金融市場、貿易關稅、全球供應鏈秩序、科技投資與創新、能源投資等多領域的國有企業產生影響。
特朗普的盟友、參議員湯姆·科頓(Tom Cotton)近期表示,特朗普可能會對與加拿大和墨西哥的談判持開放態度,關稅政策可能會被延遲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