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央行發佈公告稱,為對沖中期借貸便利(MLF)到期、稅期高峰、春節前現金投放等因素的影響,保持銀行體系流動性充裕,開展了9595億元逆回購操作。當日有9950億元MLF到期,11億元逆回購到期。此外,上周央行還宣佈階段性暫停在公開市場買入國債,導致週二銀行間資金面一度異常緊張,交易員稱非銀機構隔夜市價一度高達8%。
特殊時點的流動性壓力:央行本月公開市場操作正值繳稅大月和農曆春節前夕,稅期走款疊加春節前取現需求等因素使銀行間流動性承壓。春節前現金投放、繳稅等規模都較大,歷來有較大的流動性缺口。
操作情況
央行以固定利率、數量招標方式開展了9595億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中標利率為1.50%,與此前持平。本次逆回購操作後,單日逆回購淨投放規模為9584億元,創歷史第二高。此前,央行分別於週一、週二開展了248億元和550億元的逆回購操作,利率均持平於1.5%。這意味著,本周以來,央行已實現淨投放10393億元,且逆回購規模逐日變大。
市場影響
緩解資金面緊張:隨著公開市場創紀錄規模的淨投放,銀行間資金面偏緊局面有望得到緩解。截至發稿,中國30年期國債收益率小幅回落0.25個bp,延續週二債市反彈的行情。穩定市場預期:央行通過大規模逆回購操作,向市場傳遞出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的積極信號,有助於穩定市場預期,增強市場信心。
央行此舉意在平滑MLF到期、稅期高峰以及春節前現金投放等因素對資金面的衝擊,熨平資金面的大幅波動,確保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有市場人士認為,寬幅投放逆回購的同時,央行後續可能會通過縮量續作MLF等方式,逐步提升逆回購工具作為主要流動性投放工具的地位,並逐步淡化MLF操作對流動性市場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