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0日,美股遭遇「黑色星期一」暴跌,三大股指全線重挫,市場恐慌情緒集中爆發。此次暴跌是多重因素疊加的結果。
標普500指數在336個交易日守住200日均線後首次跌破該關鍵支撐位,技術分析師Andrew Thrasher指出,這可能標誌上升趨勢的終結。與此同時,對沖基金以2024年11月以來最快速度做空,科技、金融板塊成拋售重災區。
經濟衰退風險引發恐慌
特朗普在3月9日接受採訪時未排除美國經濟衰退的可能性,並強調「過渡期」可能帶來的波動。這種模糊表態打破了市場對政府穩定經濟的預期,加劇投資者對衰退的擔憂。高盛報告指出,經濟衰退擔憂已躍居美股暴跌十大原因之首。
馬斯克提及政府效率部「每天節省40億美元」,暗示聯邦裁員可能抑制科技企業政府訂單,加劇市場對需求收縮的擔憂。
特斯拉暴跌15%(市值較高點腰斬)、英偉達跌超5%,科技股集體下挫源於雙重壓力:一是關稅推高半導體等產業鏈成本,二是AI主題估值在政策不確定性下被重定價。
不確定性激化矛盾
特朗普明確表示「關稅可能隨時間上升」,且拒絕給出可預測的路徑。這種政策模糊性導致企業供應鏈規劃陷入混亂,摩根士丹利分析認為,關稅引發的市場混亂已壓倒其他因素。此前特朗普對加拿大、墨西哥關稅政策的反復(先加征後豁免)已造成市場信任危機。
2月中旬以來,兩年期美債收益率大幅下降,反映市場押注美聯儲最快6月降息以應對衰退。道明證券Gennadiy Goldberg指出,市場情緒已從「增長興奮」轉向「絕對絕望」。
大行下調預測
高盛將2025年GDP增速預測從2.4%大幅下調至1.7%,摩根大通、RBC等機構同步調降預期,認為特朗普政策組合(關稅+減稅)將抑制增長。
市場預計美聯儲或被迫在6月啟動降息,但若通脹因關稅持續高企(2月PPI漲幅已超CPI),貨幣政策空間將受擠壓。聖路易斯聯儲官員此前警告,可能需要在「抗通脹」與「防衰退」間艱難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