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未來幾天宣佈關稅政策 可能對多國減免關稅徵收

特朗普政府近期釋放的關稅政策信號呈現出明顯的「胡蘿蔔加大棒」特徵:一方面威脅對汽車、木材、晶片等行業加征額外關稅,另一方面又透露可能減免部分國家關稅。這種策略性搖擺背後蘊含著深層的政治經濟博弈,市場反應則折射出資本對政策不確定性的定價機制。

行業精准打擊
新關稅清單聚焦汽車(美國製造業核心)、晶片、木材,形成製造業-科技-基建三重打擊鏈。其中晶片關稅隱含對半導體產業鏈重構的考量,可能倒逼臺積電等企業加速在美設廠。

4月2日生效但排除某些國家的操作,實為構建分級
第一梯隊(如英國、日本):可能獲得完全豁免,鞏固盟友關係;
第二梯隊(印度、巴西):部分產品豁免,換取市場准入;
第三梯隊(中國、越南):全面適用,施加最大壓力。

可能減免關稅徵收
現代汽車210億美元投資案例揭示新型博弈模型,通過關稅威脅迫使外企將投資規模擴大至原計畫的3.6倍(58億→210億),其中30億美元LNG採購綁定能源出口戰略,形成關稅杠杆×能源捆綁的複合施壓模式。

英偉達等企業加速推進Chiplet技術,通過模組化設計規避整晶片關稅;應用材料公司訂單顯示,晶圓廠設備支出向美國本土傾斜比例升至45%(較2021年+20pct);隱含波動率曲面顯示,市場定價關稅衝擊的80%概率已被消化。

整車廠(通用+3%)受益於本土產能保護預期,但供應鏈成本壓力顯現:美國汽車研究中心測算,全鋼鋁車身製造成本將上升$420/輛;福特供應鏈負責人證實正將30%的衝壓件訂單轉回本土。

新能源車板塊異常平靜,反映市場預期鋰電供應鏈(80%依賴中國)可能獲得臨時豁免。

風險傳導與政策脆弱性
根據達拉斯聯儲模型,新關稅組合可能推動核心PCE環比增長0.3pp。汽車價格貢獻0.15pp(因供應鏈重組成本);住宅建築成本推升0.08pp(木材關稅+鋼鋁漲價);醫療通脹加速0.07pp(藥品關稅傳導)。

 

Disclaimer © 2025 TASTY MONEY
以上資訊僅供參考,相關內容純屬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台立場。投資涉及風險,股票和結構性產品如窩輪、牛熊證之價格可升可跌,投資者可能會損失全部本金,請自行注意風險。

訂閱及追蹤 Tasty Money 財經節目、主持人及專欄作家的最新動向
https://www.tastymoney.hk/subscri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