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主要經濟目標與政策方向
一、經濟發展核心目標
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5%左右
綜合考慮國內外形勢和經濟增長潛力,目標設定既體現穩就業、防風險、惠民生的需求,也兼顧中長期發展目標的銜接。
2024年GDP總量達134.9萬億元,增速居全球主要經濟體前列,對全球經濟增長貢獻率保持在30%左右。
其他關鍵指標
就業:城鎮新增就業1200萬人以上,調查失業率控制在5.5%左右,重點保障高校畢業生、農民工等群體就業。
物價與收入:居民消費價格漲幅2%左右,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同步。
糧食與環保:糧食產量穩定在1.4萬億斤左右,單位GDP能耗降低3%,生態環境品質持續改善。
二、財政政策:加力提效與債務安排
赤字率創歷史新高
赤字率擬按4%左右安排(2024年為3%),赤字規模達5.66萬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增至29.7萬億元,財政支出強度顯著提升。
專項債與特別國債擴容
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擬安排4.4萬億元,重點用於投資建設、土地收儲及消化地方拖欠賬款。
超長期特別國債:發行1.3萬億元(比上年增3000億),其中3000億元支持消費品以舊換新;另發行5000億元特別國債補充國有大行資本。
三、貨幣政策與金融市場改革
適時降准降息,優化結構性工具
保持流動性充裕,促進社會融資規模與經濟增長匹配,重點支持科技創新、綠色發展和消費領域。
推動樓市股市健康發展,優化並購重組制度,加強穩市機制建設,吸引中長期資金入市。
資本市場深化改革
深化投融資綜合改革,完善科技金融、綠色金融等制度體系,改革股票發行與並購重組制度,加快多層次債券市場發展。
四、房地產政策:穩市場與新模式構建
因城施策與需求釋放
調減限購限貸措施,加大城中村和危舊房改造力度,釋放剛需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盤活存量用地和商辦用房,推進收購存量商品房,支持地方政府在收購主體和用途上靈活決策。
風險防範與長效機制
拓寬保障性住房再貸款範圍,發揮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作用,繼續推進保交房,防範房企債務違約風險。
加快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推動建設安全、綠色、智能的“好房子”。
五、財稅與重點領域改革
財稅體制改革
試點中央部門“零基預算”改革,優化消費稅徵收環節(後移並下劃地方),嚴控財政供養人員規模。
產業與消費升級
安排專項資金支持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落實優化休假制度以釋放消費潛力。
推動商業航太、低空經濟等新興產業安全發展,培育生物製造、量子科技等未來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