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核心事件:保時捷利潤率急跌至十年低位
德國豪華車廠保時捷(Porsche AG)(ETR: P911)
於2025年4月28日深夜發布盈利預警,將全年銷售回報率由原先預測至少10%大幅下調至6.5%,創近十年最低水平,同時營業收入目標縮減20億歐元至370億歐元(約422億美元)。此舉反映兩大結構性困境:
- 美國關稅政策重創進口車鏈:美國前總統特朗普任內實施的25%進口汽車關稅持續發酵,直接衝擊保時捷在北美市場的盈利能力。
- 電動車轉型滯後拖累成本:相較中國車企比亞迪等競爭對手,保時捷電動車型滲透速度未達預期,研發與生產成本攀升卻難以轉嫁消費者。
二、關稅衝擊:北美市場的戰略困局
保時捷近年依賴Macan及Cayenne兩款SUV熱銷,令美國超越中國成為最大單一市場,但缺乏本土產能導致其完全受制於關稅壁壘:
- 銷量斷崖式下跌:2025年4月北美銷量按年暴跌近四成,5月訂單進一步萎縮。
- 定價策略失靈:同屬歐洲車企的法拉利選擇加價10%應對關稅,但保時捷因主打中高階SUV市場,難以跟進此策略,恐流失中產客群。
三、中國市場:本土品牌逆襲下的生存戰
中國市場需求萎縮與本土電動車崛起,形成雙重夾擊:
- 銷量寒冬:2025年首季在華銷量按年挫42%,創2013年後最差紀錄。
- 比亞迪等對手蠶食份額:中國車企憑藉電動車價格優勢及智能化技術,搶佔30萬至50萬人民幣價位市場,直接威脅保時捷Macan等主力車型。
- 品牌光環褪色:年輕消費群體對「豪華標籤」敏感度降低,轉向性價比更高的本土新能源車。
四、歐洲同業應對策略對比
車企 | 應對措施 | 成效評估 |
---|---|---|
法拉利(Ferrari) | 美國市場加價10% | 維持高端客群,銷量穩中有升 |
平治(Mercedes) | 停售入門級車款,聚焦高利潤車型 | 利潤率回升,但市佔率下滑 |
雷諾(Renault) | 推遲Alpine跑車入美計劃,轉攻歐洲電動車市場 | 短期成本節省,長遠增長受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