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特朗普政府聲稱對半導體產品實施”戰略豁免”,但這一豁免僅適用於裸晶片(如英偉達的GPU晶圓),而一旦晶片被封裝成模組或集成到伺服器、消費電子產品中,仍可能被歸類為”整機”並面臨關稅。例如,英偉達DGX伺服器(HTS編碼8471.50)和HGX模組(8471.80)雖包含豁免晶片,但整機進口仍需繳納關稅。
協定的關鍵作用
根據《美墨加協定》(USMCA),在墨西哥完成最終組裝的AI伺服器可享受零關稅。當前美國進口的AI伺服器中,約60%來自墨西哥,30%來自臺灣。墨西哥的富士康工廠正在擴建GB200伺服器產能(2026年投產),這種區域分工使NVIDIA等企業能通過墨西哥中轉規避關稅。
分類徵稅的技術難題
若對包含晶片的伺服器整體徵稅(如25%稅率),將直接增加數據中心建設成本(預計TCO上升2%);若僅對非USMCA原產地的晶片部分徵稅,則影響較小(但監管執行難度大)。
目前美國商務部尚未明確具體細則,導致企業面臨政策不確定性。
墨西哥的關稅避風港效應
NVIDIA、AMD等企業已將伺服器主板返銷至墨西哥進行最終組裝,利用USMCA第2.10條實現免稅;富士康投資9億美元在墨西哥建設GB200伺服器工廠,預計2026年產能占比提升至45%;即使部分零部件(如安費諾的NVLink線纜)產自中國,只要在墨西哥完成集成仍可免稅。
臺灣供應鏈的脆弱性
臺灣占美國AI伺服器零部件進口的30%,但未納入USMCA豁免範圍,可能面臨24%的額外關稅;臺積電雖主導GPU製造,但其封裝測試環節仍依賴中國大陸和東南亞,存在供應鏈中斷風險;臺灣企業正加速將L6級主板組裝轉移至墨西哥,但高階技術(如GPU封裝)仍集中在臺灣本土。
數據中心建設的成本壓力
光模組價格可能上漲25%-40%(主要依賴中國供應鏈);冷卻系統和電力設備成本上升15%-20%(鋼鐵/鋁關稅傳導);伯恩斯坦測算,若整機徵稅25%,數據中心TCO將增加2%,但對訓練成本影響可控(因電力占運營成本60%)。
NVIDIA深度綁定墨西哥ODM廠商,通過USMCA維持成本優勢,但面臨產能爬坡壓力;亞馬遜及穀歌採用”分散組裝”策略(如亞馬遜Trainium 2在馬來西亞封裝、墨西哥組裝),降低單一供應鏈風險;華為昇騰晶片加速替代(性能接近A100),但高端訓練仍需通過灰色市場獲取英偉達晶片。
USMCA條款的潛在調整
若美國單方面修改原產地規則(如要求”美國成分≥50%”),當前供應鏈模式將失效。特朗普已暗示可能重新談判USMCA,這將成為最大不確定性來源。
技術脫鉤的加速
美國可能擴大出口管制,將AI伺服器中的先進晶片(如H100)納入實體清單,迫使企業建立”非中國”供應鏈。中國則通過RCEP協議與東南亞合作,構建替代性產能(如馬來西亞的封裝測試基地)。
資本市場的連鎖反應
英偉達股價波動反映市場對關稅豁免可持續性的擔憂。若墨西哥產能無法滿足需求,其2026年營收增長率可能從預期的35%下調至28%。蘋果等消費電子企業則面臨”整機徵稅”風險,iPhone 17 Pro預計漲價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