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聯邦法律,馬斯克作為「特殊政府雇員」(SGE),任期被限制為130天(從1月20日至5月30日),而他在採訪中稱已接近完成削減1萬億美元聯邦赤字的目標。具體措施包括裁員、取消低效合同、出售資產等,但實際節省金額(截至3月底約1300億美元)與目標存在差距,剩餘時間需每天削減145億美元,任務艱巨。
馬斯克推行的激進改革(如裁撤近8.45萬名聯邦雇員、關閉美國國際開發署等)引發強烈反彈,包括民主黨及自由派團體對其「破壞公共服務」的指控,以及全美多地針對特斯拉門店的暴力抗議活動。此外,他本人及團隊收到大量死亡威脅,加劇了辭職決策。
削減赤字的舉措面臨制度性障礙,例如聯邦預算中70%為醫保、社保等強制性支出,可壓縮空間有限。此外,DOGE因越權審查財政部支付系統、侵犯隱私權等行為被19個州起訴,合法性受質疑。
個人商業利益受損
因政治立場爭議,特斯拉股價自其任職以來下跌近三分之一,門店遭噴漆、縱火等破壞,公眾對特斯拉的負面評價比例上升至12.8%(自由主義者群體中達35%)。馬斯克坦言「在政府任職對公司不利」,需回歸商業領域挽救危機。
特朗普公開支持但淡化權力
特朗普稱讚馬斯克「非常了不起」,但暗示其「遲早要回歸公司」,並任命代理主管艾米·格力森分權,表明DOGE可能在未來終結。他試圖平衡對馬斯克的認可與政治現實的考量,避免過度綁定爭議人物。
儘管特斯拉因馬斯克捲入政治爭議,特朗普仍公開呼籲支持特斯拉消費,試圖緩解其商業壓力。此舉既為維繫盟友關係,也為自身選舉利益考慮。
馬斯克在市政廳活動中點名調查南希·佩洛西、米奇·麥康奈爾等議員,質疑其年薪20萬美元卻積累數千萬美元資產的合法性,暗示可能存在利益輸送或內幕交易。
馬斯克的經歷警示科技巨頭參與政治的高風險性,其回歸商業領域或將加速特斯拉與SpaceX的技術落地,但需修復公眾形象。
馬斯克的辭職是任期限制、政治壓力、商業利益與家庭矛盾交織的結果,標誌著特朗普政府「創業式改革」的挫敗。其質疑國會議員財富的言論雖引發關注,但缺乏實質性推動力。未來,科技與政治的權力博弈仍將持續,而馬斯克能否在商業領域重振旗鼓,將成為下一階段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