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部門發佈科技金融政策舉措 明確優先支持科技型企業上市融資

科技部等七部門於2025年5月14日發佈的《加快構建科技金融體制力支撐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的若干政策舉措》(以下簡稱《政策舉措》),圍繞資本市場、創業投資、債券融資和信貸支持四大領域推出創新性舉措,旨在強化金融對科技創新的全鏈條支持。

一、資本市場支持

上市融資精准化​​
《政策舉措》明確優先支持取得關鍵核心技術突破的科技型企業上市融資,並通過優化未盈利科技企業發行上市規則,降低融資門檻。北交所改革進一步深化,針對科技型中小企業特點設計差異化的發行上市制度,提升服務適配性。

例如,未盈利企業可依託研發投入、技術壁壘等非財務指標獲得融資支持,解決早期資金需求。

並購重組與股權激勵優化​​
鼓勵科技型上市公司通過並購重組整合產業鏈資源,同時完善股權激勵制度,吸引核心人才參與技術創新。試點城市如北京、上海等18個重點區域已啟動科技企業並購貸款試點,將並購貸款比例從60%提升至80%、期限延長至10年,降低企業並購成本。

二、設立國家創業投資引導基金

基金定位與規模​​
該基金總規模預計帶動地方和社會資本近1萬億元,存續期長達20年,重點投向人工智慧、量子科技、生物製造等前沿領域,覆蓋種子期至早中期的科技企業。

區別於傳統基金,其考核機制採用“長週期”“算總賬”模式,提高對早期專案的容錯率。

支持生態構建​​
通過完善並購基金、S基金(私募股權二級市場基金)等退出管道,引導社會資本形成“投早、投小、投長期”的良性迴圈,加速科技成果轉化。

三、多元化融資工具創新

支持商業銀行、創投機構等發行科技創新債券,募集資金用於股權投資或科技研發,同時推動優質科創債納入基準做市品種,提升流動性。

例如,頭部私募機構可通過發行長期限債券募集資金,帶動社會資本投向硬科技領域。

增信機制與風險分散​​
引入信用衍生品(如信用風險緩釋工具)和知識產權質押擔保,降低科技企業發債門檻。地方政府通過風險補償基金、貼息等政策配套,形成“中央+地方”協同增信體系。

四、專項機制破解融資堵點

差異化信貸政策​​
銀行需建立科技金融專屬組織架構,優化績效考核和盡職免責制度,鼓勵長週期貸款投放。例如,科技創新再貸款、支小再貸款等政策工具將加大對科技企業的定向支持。政策性銀行被要求設立科技信貸專營部門,重點服務國家重大科技專案。

​並購貸款試點擴容​​
在18個試點城市(含武漢、成渝等區域科創中心),符合條件的商業銀行可提高並購貸款比例至80%,期限延至10年,支持鏈主企業整合產業鏈資源。

 

Disclaimer © 2025 TASTY MONEY
以上資訊僅供參考,相關內容純屬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台立場。投資涉及風險,股票和結構性產品如窩輪、牛熊證之價格可升可跌,投資者可能會損失全部本金,請自行注意風險。

訂閱及追蹤 Tasty Money 財經節目、主持人及專欄作家的最新動向
https://www.tastymoney.hk/subscri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