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警告美元可能大幅貶值 美國財政政策讓人害怕

在2025年伯克希爾哈撒韋股東大會上,94歲的巴菲特首次以尖銳言辭質疑美元的未來,將矛頭直指美國財政政策的不可持續性和結構性風險。這一警告不僅引發市場震動,更揭示了全球貨幣體系可能面臨的重構。

財政赤字的不可持續性

巴菲特指出,美國當前財政赤字模式已觸及臨界點,36萬億美元國債規模、每日千億美元利息支出,以及債務與GDP比值突破130%的警戒線(遠超1929年大蕭條時期的84%),均指向美元信用根基的動搖。他直言,美國政府的財政政策“令人恐懼”,其激勵機制促使決策者採取短視行為,例如通過關稅戰等戰爭行為轉移矛盾,但這類政策反而加劇了貿易失衡和美元信用流失。

更危險的是,這種模式導致美元購買力逐漸被減弱。巴菲特以紙幣價值可能瞬間蒸發的警示,暗示若財政失控,美元或重演歷史上貨幣貶值的悲劇。這與美國當前通脹高企、政策制定者缺乏長期規劃的現狀形成呼應。

現金為王與貨幣多元化

為對沖美元風險,巴菲特已採取三大防禦性舉措。

囤積現金:伯克希爾現金儲備達3470億美元的歷史新高,連續10個季度減持股票(2024年賣出1340億美元資產,包括蘋果和美國銀行);

增持日元:利用日本低利率環境,將日元作為避險貨幣,並探索歐元、人民幣等其他貨幣的配置;

佈局硬資產:減少對美元債券的依賴,轉向能源、基礎設施等抗通脹資產,例如過去投資中石油的成功案例(2002-2007年收益超35億美元)。

在貨幣體系動盪期,流動性優先於收益性​​。巴菲特強調,管理貨幣風險需“提前佈局”,而非被動應對短期波動。

美元霸權動搖

巴菲特的警告並非孤立事件,而是美元霸權鬆動的縮影。SWIFT數據顯示,美元跨境支付份額跌破48%,創2010年以來新低;人民幣結算占比升至7.2%,沙特等石油出口國加速“去美元化”;美國國債利息支出已占財政收入的2%以上,若利率持續上升,償債壓力將擠壓其他政策空間;特朗普政府的關稅政策導致製造業外流(如福特、通用轉移至墨西哥),削弱美元作為貿易結算貨幣的地位。

這些趨勢表明,美元正面臨信任紅利耗盡的困境。巴菲特直言,若美國繼續“在債務泥潭中狂歡”,美元霸權黃昏或加速到來。

歷史預言對比

2003年預警:巴菲特曾在股東大會上警告美國債務模式類似浪費國,終將導致美元貶值;2002年基於“看空美元、看多石油”邏輯投資中石油,最終收益超35億美元。

2024年減持美股並增持日元,與當前策略一脈相承。這些歷史決策顯示,巴菲特對貨幣風險的預判具有長期一致性,且多次被市場驗證。

Disclaimer © 2025 TASTY MONEY
以上資訊僅供參考,相關內容純屬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台立場。投資涉及風險,股票和結構性產品如窩輪、牛熊證之價格可升可跌,投資者可能會損失全部本金,請自行注意風險。

訂閱及追蹤 Tasty Money 財經節目、主持人及專欄作家的最新動向
https://www.tastymoney.hk/subscri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