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汽車於2024年2月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請,計劃募集15億美元(約117億港元),由廣發證券(香港)、華泰證券及中金公司擔任聯席保薦人。不過據《彭博社》2025年5月披露,因涉及受美國制裁市場的業務,美資投行已退出承銷,反映地緣政治對資本市場的實質制約。
這家成立於1997年的車企,旗下擁有「奇瑞」「捷途」「星途」「iCAR」「智界」五大品牌,其中「智界」為與華為合作的智能電動車系列。2024年集團總銷量達260.4萬輛(年增38%),海外出口佔比43.9%(114.4萬輛),新能源車銷量58.4萬輛(年增230%),燃油車銷量仍維持202萬輛(年增18.4%)。主品牌「奇瑞」貢獻161.1萬輛銷量,新興的「智界」系列則錄得5.8萬輛成績。
財務數據顯示,2024年前三季度收入1,821.5億元人民幣(年增67.7%),淨利潤112.2億元(年增38.4%)。乘用車收入中45%來自海外市場,但申請文件表明將逐步縮減俄羅斯業務,並於2024年底終止伊朗、古巴交易以降低制裁風險。股權結構以蕪湖市國資(21.17%)、董事長尹同躍(18.25%)、立訊精密(16.83%)為主體。
該公司上市歷程曲折,自2004年安徽省推動計劃以來,歷經2008年金融危機、2016年借殼失敗、2019年科創板規劃擱置,直至2024年重啟赴港IPO。募集資金將用於新車研發、智能技術、海外擴張及生產升級,契合中國汽車產業轉型趨勢。值得關注的是,摩根大通雖曾中標承銷,但因奇瑞在俄羅斯市場的戰略地位(當地市佔率12.7%),最終基於合規考量退出合作,凸顯跨境融資中的政治合規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