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美股盤前公佈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季度第四財季業績:
核心業績
- 季度營收2,364.54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7%;全年累計營收達9,862.03億元,同比增長8%
- 經調整淨利潤298.47億元,同比增長22%,差過市場預期
- 派發年度股息及一次性特別現金股息每股合共25美仙
- 歸屬普通股股東淨利潤123.82億元,同比激增279%
- 調整後每ADS收益12.52元,同比增長23% :
- 季度經營現金流淨額275.2億元,同比增長18%
- 全年自由現金流738.7億元,同比下降53%,反映戰略性資本開支增加
按分部計
1. 淘天集團
- 收入有1013.69億元人民幣,按年多9%,勝預期
- 客戶管理收入710.77億元(97.94億美元),同比增長12%,主要受「全站推廣」滲透率提升驅動
- 88VIP會員規模突破5,000萬,連續保持雙位數增長
- 戰略重點:強化AI技術應用、完善會員體系、優化商家支持政策
2. 阿里國際數字商業集團(AIDC)
- 收入335.79億元(46.27億美元),同比增長22%
- 速賣通Choice業務單位經濟效益環比改善,重點佈局歐洲及海灣地區市場
- 跨境業務表現強勁,分部虧損同比收窄
3. 雲智能集團
- 收入301.27億元(41.52億美元),同比增長18%,勝預期
- AI相關產品收入連續七個季度三位數增長,通義靈碼編程助手成新增長極
- 技術突破:推出Qwen3系列混合推理模型,覆蓋8款不同參數規模的開源模型
4. 菜鳥集團
- 收入215.73億元(29.73億美元),同比下降12%,反映電商物流整合效應
5. 本地生活集團
- 收入161.34億元(22.23億美元),同比增長10%
- 高德地圖與餓了麼訂單量雙增長,單位經濟效益持續改善
6. 大文娛集團
- 收入55.54億元(7.65億美元),同比增長12%
- 優酷實現盈利,帶動經調整EBITA轉正
機構觀點速遞
券商 | 評級 | 目標價 | 核心邏輯 |
---|---|---|---|
摩根士丹利 | 增持 | $150 | 雲業務估值重估+AI變現路徑清晰 |
高盛 | 中性 | $118 | 自由現金流波動性需警惕 |
中金 | 跑贏行業 | $135 | 電商基本盤修復+分拆概念雙驅動 |
業績分析師電話會
阿里巴巴集團首席執行官吳泳銘:「用戶為先、AI 驅動」戰略持續見效
- AI+雲的長期定位
- 吳泳銘強調,全球AI需求具「10-20年歷史性機遇」,供應鏈波動(如晶片限制)不影響長期信心。
- 公司「用戶為先、AI 驅動」戰略持續見效,核心業務增長繼續加速
- 應對策略:
- 開源生態擴張:通義系列模型累計開源200+款,下載量破3億次;千問衍生模型超10萬個,覆蓋企業規模從大型向中小型延伸。
- 基礎設施持續投入:構建多元化解決方案(如混合雲、邊緣計算)以適應不同客戶需求。
- 電商全球化與韌性
- 國際業務(AIDC):多區域佈局分散貿易規則風險,可以幫助集團有效應對不確定性,預期下一財年單季盈利目標不變。
- 國內電商:淡化GMV增長指標,轉向「軟件服務費+廣告收入」驅動變現效率,強化用戶體驗與商家工具升級。
未來展望及增長路徑
- 堅定聚焦核心業務,推動AI+雲成為長期發展的新增長引擎,不會因為供應鏈短期波動而變化
- 電商:深化AI技術應用(如個性化推薦、智能客服),提升平台轉化率與商家運營效率。
- 雲計算:加速AI商業化,重點推進行業解決方案(如製造業智能排產、金融風控模型)。
- 目前全球AI供應鏈存在一些不確定性,但的確看到客戶需求的增長,客戶對雲和AI的需求在持續增長,這也是未來10到20年的歷史性機會,不會因為供應鏈短期波動而變化
- 截至4月底,阿里通義已開源200多款模型,全球下載量超3億次,基於千問的衍生模型數超10萬個,是全球最大的開源模型家族,現時積極使用AI產品的客戶,從大中型企業逐漸延展到大量的中小企業。
- 中長期技術驅動
- 打造以科技為核心動力的「第二增長曲線」:今個財年將繼續聚焦電商、AI+雲的核心業務增長,雲智能目標成爲技術輸出核心,通過AI賦能企業數智化轉型。
- 生態協同:AI與電商數據互通(如消費洞察反哺雲端模型訓練),釋放跨業務協同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