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相互下調關稅,貝森特:34%對等稅率將成上限

 

關稅互調與緩衝措施

中美雙方於本週三前落實雙邊關稅調整。中國對美國進口貨品的關稅稅率由125%降至10%,並暫停或取消自4月2日起實施的非關稅反制措施。美方則將對中國進口貨品的關稅由145%下調至基準稅率10%,但保留因芬太尼問題而徵收的20%附加關稅,合計維持30%稅率。此外,雙方同意自4月2日起的90天內暫停新增24%關稅措施,為進一步協商創造空間。

協商機制與代表安排

為確保協議執行與後續磋商,中美建立常態化溝通框架。中方由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主導談判,美方代表為財政部長貝森特與貿易代表格里爾。雙方明確協商地點可於中美境內或第三方國家進行,並將視議題需求啟動工作層級磋商。貝森特近期接受媒體採訪時強調,此機制旨在「持續解決分歧」而非「全面脫鉤」,顯示雙方對經貿互賴性的共識。

貝森特:34%對等稅率將成上限

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於彭博電視專訪中闡明,華府僅在涉及國家安全的半導體、醫藥及鋼鐵領域推動對中國「戰略脫鉤」,此舉被視為平衡經濟合作與地緣競爭的折衷方案。針對關稅議題,他坦言未來稅率難以下探10%以下,但承諾特朗普政府時期設定的34%對等稅率將成上限。若中國在芬太尼管控上取得實質進展,20%相關關稅或可調整。貝森特另透露,美方正籌劃未來數週內與中方展開新一輪磋商,目標達成更廣泛協議,惟具體時程尚未敲定。

關稅收入波動與政策效應

美國財政部最新數據顯示,自4月初實施對等關稅以來,單月關稅收入激增至160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30%。此現象反映短期內高關稅對財政的提振作用,但日均5億美元的收入仍遠低於特朗普宣稱的20億美元目標。隨著協議生效,雙邊關稅逐步下調,預期美國關稅收入將持續縮減。此消彼長之勢,或促使華府加速推動產業回流與供應鏈重組,以彌補財政缺口。

「階段性降溫」

當前協議被視為中美經貿關係「階段性降溫」的產物,但其可持續性仍繫於多重變數。芬太尼議題的技術性合作、戰略產業脫鉤的邊界劃定,以及關稅調整對供應鏈的實際影響,均為後續談判埋下潛在分歧點。值此全球經濟復甦乏力之際,兩國能否在競爭中維繫「鬥而不破」的默契,將持續牽動國際經貿秩序演變。

Disclaimer © 2025 TASTY MONEY
以上資訊僅供參考,相關內容純屬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台立場。投資涉及風險,股票和結構性產品如窩輪、牛熊證之價格可升可跌,投資者可能會損失全部本金,請自行注意風險。

訂閱及追蹤 Tasty Money 財經節目、主持人及專欄作家的最新動向
https://www.tastymoney.hk/subscri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