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 12 月 18 日封關的「四個更加」政策拆開來看,其實就是國家在海南做一場壓力測試看能不能在 3.5 萬平方公里島上,把全球最高水準的自由貿易規則一次性跑通。
零關稅:74% 稅目直接免稅,比香港還多 2 個百分點封關後,海南清單內 74% 的進口商品不用再交關稅、增值稅和消費稅。
只要在島內流通,企業之間買賣這些商品全程免稅,等於把「保稅倉」擴大到全島。
加工後再賣到內地,只要增值 ≥30%,就繼續免關稅做高附加值再出口的製造業(醫療器械、航空零部件、醫美耗材)最划算。
個人層面,封關前每人每年 10 萬元免稅額度可能繼續保留,奢侈品、電子產品、酒水價差會進一步拉大。
首批開放清單預計聚焦再生金屬、二手飛機發動機、部分醫藥原料、文化藝術品等「高敏感但高價值」品類。
企業可以用海南做「轉口跳板」:先運到海南,再轉口東南亞或內地,繞開國內進口限制。
個人層面,海外二手奢侈品、限量版球鞋、小眾藥品可能出現合法流通管道,但需接受島內二次溯源監管。
一句話提煉:監管只盯住 3% 高風險,其餘 97% 交給 AI 和大數據。零關稅貨物全部貼「電子標籤」,島內流通軌跡即時上傳,異常流向自動觸發預警。放寬管制的敏感貨物(例如二手醫療器械)採用「沙盒監管」:在指定園區集中檢測、分批出區,邊試邊改標準。
時間點:
9 月:三部委聯合發佈《海南自由貿易港禁止限制進出口貨物、物品清單(2025 版)》,首批「開口子」商品目錄落地。
10 月:海口新海港、海口南港「二線口岸」通關系統上線試運行,企業可預約測試。
11 月:零關稅商品正面清單(74% 稅目)細則+電子標籤技術標準發佈,島內大型倉儲企業開始貼標。
12 月 18 日:全島封關正式啟動,所有政策同步生效。
一句話總結:海南封關不是「關上門」,而是把全國最開放的窗口開到最大,用 3.5 萬平方公里給 14 億人做自由貿易的樣板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