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貼變大茶飯 黃牛劏客成產業?中國汽車補貼「騙補」亂局

中國推出汽車以舊換新補貼,衍生不少「騙補」亂局,除廣為人知的「零公里二手車」,更出現黃牛聯合銷售端形成完整的「騙補套補」灰色產業鏈。

黃牛劏客佔盡補貼

內媒報導,隨以舊換新補貼運作已久,資金漸見緊張,在補貼名額有限下,真正的消費者往往處於弱勢,無法和用搶票軟件的黃牛競爭。同黃牛還聯合銷售端形成了完整的「騙補套補」灰色產業鏈,不少報廢車黃牛開始兜售「補貼名額」,聲稱可借用其名下的報廢車代為申領補貼,事後從中抽成。

黃牛通常會要求買家先用賣家身份上牌,待補貼到賬後再過戶,消費者風險極高,因為新車要落戶在他人名下,面臨補貼或無法兌現、產權糾紛等問題,加上後續權益與首任車主身份高度綁定,過戶車主可能失去原有權益。

同時黃牛還會坐地起價,有新能源車主指政策補貼金額由1萬提升至2萬後,黃牛付費亦由5000元,加價至8000元,而銷售更與黃牛統一戰線,要求車主額外補錢。

零公里二手車騙出口補貼

內媒形容,零公里二手車是騙補的重災區,不僅暗箱操作套取以舊換新補貼,用作出口還能獲得二手車出口退稅。

業界透露,一輛在4S店剛提的新車,完成一次上牌後,就「變身」二手車。再通過經銷商或汽貿公司轉手出口,而退稅部分是利潤中的大頭。過往這種模式因為去庫存,成為業內公開的秘密,不少品牌在2021、2022年時中國本土銷售受挫,其中的極氪、理想又偏偏受中亞和北非等地歡迎,故外貿商以個人身份買車,在國內上牌後轉手出口。

但後來車廠開始海外佈局,這類非授權的外貿渠道,又被車廠討厭了,如理想、小鵬就直接鎖車機,車能駕駛,但車機功能基本被廢。

多地突停補貼 消費者無所適從

大量騙補套補亦形成資金壓力,河南、廣東、江蘇、遼寧等省份的多個城市,陸續宣布暫停汽車置換補貼後,發改委和財政部又回應,指明補貼截止時間為12月31日不變,各地暫停只是階段性調整,後續還將有1,380億元中央資金在三、四季度分批下達。

補貼突然中斷,消費者出現混亂,有人還未提車就發現補貼被取消;有人正準備付款,卻看到別的城市突然叫停補貼,轉而選擇觀望;有人4月繳納定金買新車後,6月新車才剛出廠,新疆就突然煞停置換補貼,大概率無法趕及6月15日前拿到收據,享受2萬元廠補及省補。

Disclaimer © 2025 TASTY MONEY
以上資訊僅供參考,相關內容純屬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台立場。投資涉及風險,股票和結構性產品如窩輪、牛熊證之價格可升可跌,投資者可能會損失全部本金,請自行注意風險。

訂閱及追蹤 Tasty Money 財經節目、主持人及專欄作家的最新動向
https://www.tastymoney.hk/subscri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