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晶片巨頭英特爾股價突然有如神助,連續上漲四天,累計上漲26%,直接觸及200日均線。大漲背後與英特爾與臺積電合資的傳言有關。
投行Baird分析師Tristan Gerra稱,美國政府可能推動英特爾與臺積電成立合資企業,由臺積電運營英特爾的晶片代工廠,並派遣工程師監督2nm/3nm工藝生產。臺積電董事會首次在美國召開(2月12-14日),被視為傳聞的佐證。
英特爾股價大漲
連續四天累計上漲26%,觸及200日均線,市場期待合資企業幫助英特爾擺脫技術瓶頸。臺積電ADR下跌四天累計下跌1.53%,反映市場對臺積電技術外流風險的擔憂。
英特爾的困境
英特爾在7nm以下先進制程研發上落後臺積電和三星,市場份額被AMD、英偉達等蠶食。2023年Q4淨利潤同比下降79%,代工業務(IFS)尚未盈利。
美國《晶片與科學法案》提供520億美元補貼,推動本土半導體製造。通過合資進入英特爾代工生態,擴大美國市場份額。:減少對亞洲晶片製造的依賴,確保先進制程產能留在美國。通過合資獲取臺積電的先進制程技術,提升美國半導體競爭力。
技術外流風險
臺積電2nm/3nm技術是其核心競爭力,合資可能導致技術洩露,削弱其領先地位。英特爾是臺積電的直接競爭對手,合資可能培養未來對手。
英特爾與臺積電的工藝技術路線不同,整合難度大。英特爾員工需適應臺積電的工作模式,可能引發抵觸情緒。
特朗普政府可能施壓臺積電,要求其優先滿足美國利益。中美科技競爭加劇,臺積電可能成為博弈犧牲品。
美國要求臺積電在美建廠(亞利桑那州),合資可能是進一步「技術本地化」的妥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