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IPO】一波三折的FWD富衛集團1828 四次申請終決心上市 阿聯酋主權基金等參與基石投資 抽唔抽?

本港富豪李澤楷2013年創辦的富衛集團(FWD)(1828.HK)今日(26日)起開始招股,7月2日中午截止認購,預計7月7日上市,發售價每股38.0元,一手股數100股,一手入場費3838.32元。富衛計劃發行9134.21萬股H股,其中10%於香港公開發售,計劃集資34.7億。高盛與摩根士丹利兩大全球頂級投行同時擔任聯席保薦人,此組合在港股市場罕見,對上一次2間頂級投行同時保薦的股份為海天味業(3288.HK),2年前有藥明合聯(2268.HK)。滙豐控股則擔任財務顧問。基石投資者陣容包括阿布扎比主權基金Mubadala Capital及日本T&D保險集團旗下TDUC,合計認購2.5億美元(約19.5億港元),佔56%集資額。

今次是富衛集團第四度提交上市申請。富衛最早於2021年公布向紐交所申請上市,當時預期集資30億美元,不過之後於同年底撤回,2022年2月改向港交所申請上市,之後在同年9月和2023年3月再向港交所申請上市,原本預計集資約10億美元,但由於市況欠佳,最終放棄在去年上市 ,當時預期短期內不會再提交上市申請。2023年,富衛主席馬時亨接受媒體訪問表示,若恒指回到3萬點水平才會再考慮在港上市 。

FWD經營策略=不斷併購?

富衛集團是一家泛亞洲人壽保險公司,採用多渠道分銷模式,包括銀行保險、代理人、經紀╱獨立理財顧問及純網上保險渠道。2013年,李澤楷經PCGI Holdings以166億港元收購金融巨頭荷蘭國際集團(ING)香港、澳門、泰國等地的保險業務,改名FWD富衞。其後十多年,富衛不斷擴張,最初由三個市場發展到十個市場,業務遍佈香港及澳門、泰國及柬埔寨、日本及新興市場包括菲律賓、印尼、新加坡、越南及馬來西亞。集團十年間以收購合併擴大版圖,先後分別買入AIG及澳洲聯邦銀行於日本及印尼的人壽保險業務、越南的Great Eastern Life、馬來西亞的Takaful等保險企業,又收購了美國大都會人壽保險的香港業務。各單收購的項目作價不小,單是2019年,用200多億港元收購泰國匯商銀行(The Siam Commercial Bank Public Company Limited)(SCB),可見公司負債不輕,上市集資的需求更順利成章。

根據外媒《彭博》去年報道,集團延遲上市後,曾尋求超過100億美元的估值出售富衛股權,希望為股東提供退出機會 。若果交易成功,會利用部份收益用來減輕債務,同時專注於可持續的盈利能力和增長 。

今次富衛終於上市,所得款項淨額用於提高保險集團監管制度下的資本水平,並為營運實體提供增長資金,用於加強其股本、償付能力及核心流動資金,以及建立超出適用法定要求的資本緩衝。公司指提高資本狀況亦可能涉及減少整體債務。

去年轉虧為盈

富衛2022年至2024年的新業務價值分別是8.23億美元、9.91億美元(同比增21.9%)、8.34億美元(同比減少14%),複合年增長約2.6%;對比同樣主攻亞洲嘅最強對手友邦保險(AIA)(1299.HK),同期30.92億美元、40.34億美元、47.12億美元,複合年增長大約23.3%。

2022年至2024年,富衛集團的淨保險及投資業績分别為4.93億美元、0.47億美元和9.11億美元,淨利潤分别為虧損3.2億美元、虧損7.17億美元,至去年賺1000萬美元。

去年FWD富衛集團保險收益27.2億美元,按年跌1.2%,全年扭虧,公司權益持有人淨利潤2400萬美元,相對2023年同期虧損7.3億美元。

截至3月底止3個月,新業務增長(以新業務合約服務邊際、年化新保費及新業務價值計量)按固定匯率計分別增加54.5%、45.9%及31.9%。

集團指,目前市場的人壽保險總承保保費預計將由2023年的約4,070億美元,增長至2033年的5,790億美元。根據NMG的資料,集團於2023年為東南亞市場按年化新保費計的五大保險公司及頂尖銀行保險公司。

Q1 2025 results table_CHI.jpg

富衛早年獲李嘉誠基金會投資3億美元

此外,富衛此次提交上市申請的文件與上次第三次申請上市文件相似,顯示李澤楷的父親李嘉誠透過「李嘉誠基金會」參與了富衛的投資。2021年12月,富衛與Athene、泰國匯商銀行、加拿大養老基金、DGA Capital (Master) Fund及PCGI Holdings等機構訂立認購協議,據此李嘉誠基金會認購4785萬股,投入3億美元,每股成本為6.27美元。

展望

公司表明,富衛預計保險經紀╱獨立理財顧問渠道將於2023年至2033年(預測)成為富衛市場三大分銷渠道中增長最快的渠道。預計到2033年,三大分銷渠道(代理人、銀行保險、經紀╱獨立理財)合共新保費預期達790億美元,佔市場年化新保費的92.9%。

[編輯/邀請/合作/垂詢]立即電郵聯繫:[email protected]

Disclaimer © 2025 TASTY MONEY
以上資訊僅供參考,相關內容純屬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台立場。投資涉及風險,股票和結構性產品如窩輪、牛熊證之價格可升可跌,投資者可能會損失全部本金,請自行注意風險。

訂閱及追蹤 Tasty Money 財經節目、主持人及專欄作家的最新動向
https://www.tastymoney.hk/subscri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