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行報告,瑞銀:快手AI進展未被市場充分定價 -20250715

1. NDR活動摘要:關鍵亮點

快手科技最近在美國舉辦了為期5天的NDR(2025年7月上旬),由CFO金兵先生(Mr. Bing JIN)和資本市場與投資者關係副總裁趙明先生(Mr. Matthew ZHAO)帶隊。會議覆蓋32家機構投資者,主要為長期基金(long-only investors)。整體回饋高度積極:

  • 投資者興趣強勁:多數會議時間用於討論快手的AI進展,投資者表現出強烈好奇心和樂觀態度,尤其是對AI在核心業務中的應用。值得注意的是,約三分之一投資者可能相對「新」接觸快手,這表明公司在海外投資者中的認知度正在提升,可能吸引增量資金流。
  • 積極回饋領域
    • AI進展:AI技術(如生成式視頻AI工具Kling)被視為快手的關鍵增長驅動力,投資者認可其創新潛力。
    • 核心電商業務:廣告和電子商務業務受到好評,突顯快手在競爭中的韌性。

補充背景:作為中國第二大短視頻平台,快手正加速AI整合以對抗抖音(TikTok)。本次NDR正值中國互聯網股估值修復期(2025年H1全球科技股反彈),投資者對快手關注度上升,部分源於其較低的估值倍數(12倍2025年預測市盈率 vs. 行業平均14倍)。


2. 投資者疑慮與分析師回應

報告列出了兩個主要擔憂點,我將其合併分析(控制在2點內),並引用分析師觀點進行解讀:

  • 電商廣告變現效率(2025下半年)
    • 疑慮:投資者質疑快手能否按計劃在下半年(H2 2025)提升電商廣告變現效率(即內部廣告加載率)。
    • 分析師反駁:近期行業檢查顯示,快手「618購物節」表現健康(strong momentum),預計Q2業績將符合預期(UBSe)。此外,競爭對手(如阿里巴巴、京東)增加對「快速電商」(quick commerce)的投資,可能分流競爭壓力,利好快手。下半年,快手計劃推出新的AI驅動廣告產品(如AI個性化推薦),有望吸引更多廣告預算(similar upgrades boosted peers’ revenue historically)。
  • Kling的收入貢獻與估值
    • 疑慮:Kling(快手視頻生成AI產品)的收入貢獻目前較小(2025年預測對利潤率拖累1-2個百分點),投資者擔心其對整體業務的影響(FAQ among global investors)。
    • 分析師估值:基於SOTP(分部估值法)模型,Kling的潛在估值提升達每股10-15港元(對標私有視頻AI公司)。儘管短期影響有限,但長期AI進展被視為「上行選項」(upside option),可能推動重估。

補充背景:Kling代表快手在生成式AI領域的佈局,類似於OpenAI的Sora。截至2025年,AI廣告在中國互聯網市場滲透率約30%(vs. 2024年的20%),快手若成功執行,H2廣告收入可能加速(potential re-acceleration catalyst)。


3. 估值與投資建議

報告重申了對快手的「買入」評級,目標價為83.40港元:

  • 方法論:基於DCF模型(貼現現金流),採用14%的WACC(加權平均資本成本),反映高風險溢價但認可增長潛力。
  • 關鍵依據
    1. 核心業務優勢:快手在中國廣告和電商市場表現優異(outperformance),估值合理(12倍2025年預測市盈率 vs. 大市平均14倍),提供安全邊際。
    2. AI作為增長催化劑:AI進展未被市場充分定價(not fully priced in),Q2業績發布(預計2025年8月)可能成為下一個正向催化劑。

補充背景:當前股價(2025年7月)約為70港元,目標價隱含約19%上行空間。全球投資者情緒改善(聯準會降息預期)可能放大資金流入,需關注即將發布的Q2業績對短期動能的驗證。

 

1. 水泥產業:加速整合與產能優化

政策執行重點:

  • 嚴格產能管控: 2024年底政策要求超產企業須向同業 購買2倍超產額度的產能指標(產能置換),並於 2025年底前提交退出計劃
  • 產能基線: 全行業共1,543條生產線,許可熟料總產能 1.81億噸

進展(截至2025年6月16日):

  • ✅ 指標購置: 60條生產線購得2,339萬噸產能許可。
  • ⛔ 產能退出: 累計退出4,437萬噸產能, 淨減少2,098萬噸(年初至今)
  • 展望: 年底前預計更多置換、退出與併購,中央政策推動力度將加大。

受益企業: 龍頭廠商(海螺水泥、中國建材、華潤建材、華新水泥)將主導市場整合。


2. 後週期建材:房市疲弱下的緩慢復甦

需求驅動因素:

  • 阻力: 房地產開工/竣工持續低迷(市場已預期),基建與工業投資需求 溫和增長但力道不足
  • 助力: 復甦動能來自:
    • 二手房銷售回暖(帶動裝修需求)。
    • 政府 「以舊換新」政策(刺激替換升級需求)。

關鍵受益企業: 聚焦翻新市場的廠商:

  • 東方雨虹(防水材料)、偉星新材(管材)、中國聯塑(管道/PPR)。

3. 浮法玻璃:持續供過於求與虧損困境

供需失衡現狀:

  • 高供應量: 2025上半年平均日產能 15.8萬噸
  • 需求疲軟: 房地產訂單萎縮,6月底庫存天數降至 9.3天(歷史新低)。

產業危機:

  • 全面虧損: 天然氣製程廠商 自2024年7月起持續虧損
  • 減產意願低: 企業資金充裕, 檢修停產比例低,加劇供給過剩。

前景預測:

  • 價格承壓延續, 2025第三季傳統淡季 壓力尤甚。
  • 產業重整需待虧損擴大迫使產能出清。

一、核心數據表現:全面超預期

  1. 信貸擴張強勁
    • 新增人民幣貸款:2,240億元(實際投向實體經濟2,364億元),顯著高於市場預期(彭博共識2,020億,高盛預測2,000億)。
    • 結構分析
      • 企業貸款同比多增(1,770億 vs 去年同期1,630億),反映實體融資需求改善;
      • 居民貸款穩健(598億 vs 去年同期571億),消費與購房意願邊際修復。
  2. 社融增速加速
    • 總量:4,199億元(共識3,801億,高盛預測3,700億),同比增速升至8.9%(前值8.7%)。
    • 驅動因素
      • 政府債淨融資維持高位(季調後1,409億,環比持平);
      • 企業債融資降溫(季調後161億 vs 5月362億),信用債供給收縮。
  3. 貨幣供應量回升
    • M2增速:8.3%(預期8.2%,前值7.9%),創年內新高;
    • M1顯著反彈:4.6%(前值2.3%),企業活期存款活化跡象顯現。

二、財政與貨幣協同效應

  • 財政存款季節性下降:符合6月財政支出加速規律,釋放的財政資金助推M2增長。
  • 財政蓄力待發:截至6月財政賬戶餘額仍高,後續資金撥付有望繼續支撐流動性。

三、央行政策信號解讀(7月14日發布會要點)

  1. 貨幣政策定調
    • 傳導時滯論:副行長鄒瀾強調「政策效果需時間顯現」,現有工具將持續發力,與Q2貨幣政策委員會「避免過度寬鬆」的基調一致。
    • 動態校準:將根據內外經濟形勢「調節政策節奏與力度」,暗示不會激進寬鬆。
  2. 匯率管理導向
    • 雙向波動優先:明確「保持匯率靈活性」為首要目標,警惕「超調風險」(overshooting)。
    • 市場推論:美元/人民幣(USD/CNY)未來數月或「溫和貶值」,央行或通過中間價引導漸進調整。

 

Disclaimer © 2025 TASTY MONEY
以上資訊僅供參考,相關內容純屬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台立場。投資涉及風險,股票和結構性產品如窩輪、牛熊證之價格可升可跌,投資者可能會損失全部本金,請自行注意風險。

訂閱及追蹤 Tasty Money 財經節目、主持人及專欄作家的最新動向
https://www.tastymoney.hk/subscri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