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寺昨(27日)突宣佈,現任方丈釋永信被帶走調查,涉嫌多項刑事犯罪,包括挪用侵佔項目資金寺院資產等,此外長期與多名女性有不正當關係,及有私生子,嚴重違反佛教戒律,目前正在接受多部門聯合調查。
「天下武功出少林」,現代少林寺在釋永信帶領下,商業目光卻非常凌厲,單是旅遊收入,更一度登封市財政收入的1/3,更早在1990年代已發展IP產品,踏足不同領域,業務涵蓋文化、出版、醫藥、食品等,一般估計年收入以億元 (人民幣,下同) 計。近年更受惠「泡泡瑪特式」情緒價值潮流,晉身佛系經濟代表寺廟,身價水漲船高。
李連杰帶挈
上世紀1980年代,少林寺仍十分破舊,數座寺廟住著10餘個年邁和尚,連18銅人陣都湊不起來,他們僅靠20畝地勉強維生。到1982年受惠李連杰,少林寺初嘗「流量經濟」甜頭。當時電影《少林寺》以1毫子票價,創下1.6億票房神話。而一代佛系商業王國的誕生,就要等到主張「和尚也要吃飯」的釋永信,在1992年接任少林寺管理委員會主任,正式大力發展IP產業開始。
釋永信以年僅22歲掌舵少林寺,入主僅2年後,在1994年針對坊間一堆虛假「少林武僧」、「少林產品」打假,並率先拿「少林寺牌火腿」祭旗,以法律手段起訴對方,成為第一宗中國宗教界名譽權訴訟案件,並獲得勝訴。隨後便系統性注冊商標,將少林IP產品盡收手中。
釋永信方丈變CEO
一統IP後,1998年少林寺實業發展有限公司成立,20多年來一直擴展業務,馬不停蹄,至現時涵蓋文化、出版、醫藥、食品、電商、抖音武僧男團等領域,食盡少林IP紅利;此外還銷售少林寶劍、武功祕笈、高僧開光品等。《Discovery Channel》為他拍攝紀錄片時,更索性把「方丈」譯為「CEO」,凸顯其商業才華。
同時,除了對IP重要性了如指掌外,釋永信對科技創新亦非常開放,早在1996年已開設少林寺官網,推廣「公司」。
10億級收入企業
一般估計少林寺年收入以億元計,早在2010年,單單旅遊收入,最高峰一度登封市財政收入1/3,圍繞少林IP的周邊產業,也約佔1/3;2019年遊客量峰值達420萬人次,按人均消費300元計算,旅遊相關總收入超12億元,但當「主廟」入場費需要和政府以3:7比拆帳。
此外釋永信還佈局週邊產品,包括開發出諸如少林活絡膏、少林靈芝茶等產品,2019年銷售額突破8,000萬元;淘寶店「少林歡喜地」由初期售賣佛珠、禪修墊等,逐漸擴濶至禪意香薰、掃地僧玩具;2021年少林寺入駐抖音後,釋永信首場直播帶貨創下500萬元銷售額。另有少林武僧團每年在全球巡演超200場,近年每場演出索價升至50萬美元。
在上班和上進之間 年輕人選擇了上香
另一方面,寺廟在中國年輕人眼中,近年變成「泡泡瑪特式」情緒價值產業。數年前中國高速增長不再,躺平年輕人大批求神拜佛,求財、求工作、求姻緣,網絡亦衍生流行語「在上班和上進之間,年輕人選擇了上香」、「在求職和求偶之間,選擇了求簽」等。根據攜程數據,自2023年起,佛教文化類景區的門票預訂量呈現爆發式增長,按年漲幅高達310%,其中95後和00後佔比逾半,城市年輕人成為佛系經濟中堅。北京雍和宮農曆新年期間,據指有4萬人漏夜排隊上香,當地要出動武警列隊維持秩序。
佛門清靜地 散戶免進
中國現有寺廟約3萬座,絕大部分已商業化,營收過億不在少數,但卻與散戶無緣,2018年,經營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浙江普陀山的公司,曾遞表IPO,但在佛教團體輿論壓力下,公司被迫按證監會要求,撤回申請,此舉嚇窒有意上市多年的五台山,亦要暫緩計劃至今,再無下文。現時能沾點佛緣的佛系經濟股份鳳毛麟角,僅得峨眉山A (深:000888) 及九華旅游 (滬:603199) ,均在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地區,經營各自景區門票、客運往來及旅遊賓館等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