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奶茶店成行成市,競爭激烈,過往靠捲口感、捲聯名的方法已經不夠,近來更針對或高達5000萬的便秘人口,出現「捲廁所」奇境,商家大打「清腸胃」噱頭,買杯奶茶送一大疊紙巾,盛況甚至引起不少內媒批評。
據內媒報導,小紅書上清腸胃一類話題,詞條瀏覽量最高可達3億,並衍生以俚語「躥稀」的中心的「躥稀奶茶榜」、「奶茶邪修躥稀大法」,其中曝光率最高為「酸奶界愛馬仕」的blueglass,它自創立以來主打「暢」系列產品,標榜高含量的活性益生菌及膳食纖維,號稱能促進腸道蠕動,「一喝必拉」,被網友戲稱為酸奶界的「噴射戰士」、「廁所炸彈」。
今年以來,清腸胃風氣有蔓延到其他品牌跡象,2月滬上阿姨推出「PUPU西梅」系列產品,同步還有三款趣味周邊產品:毛絨馬桶、毛絨馬桶橛子、毛絨廁紙;7月初奈雪的茶推出「奈雪暢暢小綠瓶」,標簽為「輕鬆通暢」;同期,瑞幸推出乳酸菌美式咖啡,廣告標語之一為暢享輕「腹」擔。8月初茶顏悅色宣布,購買茶顏家族凍飲加0.99元,即可享用「活性益生菌版」 特製飲品。
不過普羅大眾難以區分「健康瀉」和「病態瀉」,有網民表示喝完清腸胃奶茶後,出現嚴重腹瀉,甚至腸胃炎入院。《新京報》稱奶茶屬休閒飲品,而腹瀉則是健康問題。商戶用「躥稀」說法意圖將健康問題娛樂化,容易翻車。而且將疾病戲謔化,也是不尊重消費者。《澎湃》亦刊出評論,這類噱頭模糊了食品和保健品的分界,又缺少警告字眼,或帶來食安風險。品牌營銷玩梗應有限度,不能拿消費者的身體健康開玩笑。
內媒引用2023年《中國慢性便秘專家共識意見》及多項全國性調研結果,指出中國成人慢性便秘的患病率約為4%至10% ,以14億總人口估算,便秘患者數量已超過5600萬,且有年輕化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