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團前景堪虞,2025Q2少賺9成,遭阿里京東圍獵,大行狂砍目標價

中國近月爆發「奶茶大戰」,為爭奪即時零售市場,阿里 (9988.HK)、京東 (9618.HK) 及美團 (3690.HK) 推出百億元計補貼,被坊間嘲為「外賣三傻」,其中京東和美團較早公佈業績,公佈後翌日股價均錄下挫,京東要跌3.5%,美團前景更是堪虞,第二季純利大跌9成,拖累股票於業績翌日大跌12.6%,悲觀情緒籠罩市場,連帶阿里亦要連跌兩日。反之阿里股價在業績反而一支獨秀,即日反彈18.49%,收報137.1元,大有侵佔美團即時零售份額之勢。

美團第二季少賺九成 預言下季大幅虧蝕

阿里、京東佈局即時零售,美團8月27日公佈 (3690) 公佈震撼業績,第二季溢利大跌89%遠遜預期,市場大驚,因為業績僅反映京東4月起的「小鬧」,6月尾阿里系引爆的奶茶大戰尚未完整反映。業績導致同月28日,三者股價齊冧,美團跌13%,阿里、京東均要跌半成。

據業績,美團第二季溢利按年跌97%至3.65億元 (人民幣,下同),經調整純利跌89%至14.93億元。公司指鑑於其他平台補貼水平仍保持歷史高位,將加大投入應對,同時加大對行業生態投入。美團將在保持外賣規模優勢的基礎上增加補貼,確保價格競爭力和穩定履約體驗。

市場關心業績反映的4到6月間,美團在僅面對被普遍認為不具威脅的京東入局外賣下,已蠶食集團近乎所有利潤,第三季在淘寶閃購全面發力,引爆奶茶大戰下,三巨頭將面臨巨大消耗戰。美團王興亦坦言第三季本地核心商業業務將出現大幅虧損。

美團王興坦言將大幅虧損
美團王興坦言將大幅虧損

單單第二季,美團銷售成本錄614.26億元,按年增27.0%,主要源於即時配送交易筆數增加及騎手補貼提高、食雜零售業務的擴張及海外業務的發展;第二季銷售及營銷開支達到225.19億元,按年增51.8%,以應對外賣及即時零售業務的激烈競爭,需不斷調整業務策略,導致推廣、廣告及用戶激勵的開支增加。

儘管美團在即時零售有深厚經驗,但資源上不及得上另有核心主業支持的阿里、京東,有傳美團正準備與債券投資人會談,不排除債券融資應戰。

部份券商狂砍目標價至100元

業績公佈後,券商紛紛狠劈美團目標價,部份券商更降至貼近現價的100元水平,其中大華繼顯更降美團評級至沽售,中銀國際目標價削4成至100元。

當中摩通、中銀國際及大華繼顯最為悲觀,摩通將其評級由「增持」降至「中性」,目標價由150元降至105元;中銀國際則由「買入」降至「持有」,目標價由168元降至100元;大華繼顯則將其評級降至「沽售」,目標價由140元降至100元,形容美團「前景低迷」,料其下季經調整後淨虧損達11億元人民幣,全年經調整淨利潤預測則下調40%至136億元人民幣。

其他券商方面,瑞銀、高盛、摩根士丹利等亦將目標價降至125元到148元間不等。其中高盛認為預料美團第三季及第四季經調整淨虧損分別為150.88億及108.73億人民幣,今年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經調整虧損138.37億人民幣、明年轉淨利潤317.06億人民幣。

中國網購增長乏力 阿里京東圍獵即時零售

自4月京東以「百億補貼」進入外賣市場、淘寶閃購6月祭出「0元奶茶」,美團被迫應戰,三大平台不斷推出以億元級別優惠計劃,打響外賣大戰的號角,更為之後的奶茶大戰舖路。京東4月15日宣布,「自營秒送」業務全國開展,接入超過10萬家店舖,平均配送時間快於30分鐘。同日,美團推出即時零售品牌「美團閃購」迎戰,表示已聯合全國近3000個零售商、品牌商與本地中小商家,能「30分鐘萬物到家」。4月30日,淘寶「小時達」升級為「淘寶閃購」,依賴餓了麼的送遞網絡,全面加速佈局即時零售市場。

劉強東親自外賣造勢
劉強東親自外賣造勢

高盛預計,僅在第二季度,三家公司在外賣的投入就達250億元(人民幣,下同),並預計在今年7月到明年6月之間,阿里的外賣業務會虧損410億元,京東虧損260億元,美團的息稅前利潤減少250億元。

鉅額投入的背後,是停滯的網購規模成長,與及即時零售的藍海市場。中國網購成長在2023年,實物商品佔社會消費總額到達高峰27.6%後,2024年佔比已滑落至26.8%。於是阿里、京東著眼點放到由美團證實可行的「高頻低額」的即時零售上,踩入美團領先的即時零售市場。

不過即時零售難度在於發貨點、收貨點分散而零碎、而且新訂單隨時出現,外賣平台要實時規劃數百萬配送員的送貨取貨路線。資料顯示,美團高峰時段每小時需完成29億次路線規劃。

美團深耕多年 難敵萬億級過江龍?

三傻分別公佈第二季業績後,外賣大戰首回合成績完整放榜,以股價表現看,市場明顯看高阿里一線。除AI雲有增長優勢外,豐厚現金財力、蔣凡言論亦令市場安心。

截至2025年6月底止季度財報,阿里收入按年增長2%至2476.5億元(人民幣,下同),經調整EBITA按年下降14%至388.4億元,經營利潤349.8億元,按年下降3%。阿里對經調整EBITA下降的解讀很直接,主要歸因於淘寶閃購。市場料當季阿里燒金約150億。

以體質論,阿里銀彈明顯優於兩者,其中美團收入918億元,按年增長11.7%;經調整 EBITA 為28 億元人民幣,按年下降 81.5%;現金或相等物1,711億元。京東則是收入3,567億元,按年增長 22.4%;經調整 EBITA為 30 億元人民幣,按年下降 77.8%;現金及其他流動投資總額為2,234億元。反映即時零售層面,原本優勢方美團在現金儲備和造血能力上,都較另有本業的京東和阿里弱,當外賣大戰變成持久戰後,美團壓力將會加劇。

市佔方面年初美團在外賣及即時零售的市佔超過70%,但最新的訂單量上,淘寶閃購和京東日單量總佔比加起來,至少已經超過40%,8月初個別日子,淘寶閃購的日單量更超越美團。故市場認為,外賣大戰對阿里有利,戰事持續越久,阿里越有可能搶佔更多的外賣及即時零售份額。

美團奶茶0元購
美團奶茶0元購

阿里先做大規模 銀彈撬動美團護城河

阿里電商事業群CEO蔣凡在財報會議上的言論,亦令市場安心,他指出阿里不會單獨考慮外賣的盈利情況,而是考慮電商的綜合收益,閃購對平台整體產生了正向的經濟收益,8月前三周帶動淘寶app的月度活躍消費者按年增長25%,中國電商集團的月度活躍消費者和日訂單量持續創新高,他認為淘寶閃購顯著帶動整體用戶規模和活躍度,8月DAU 20%的增長,而新流量上漲帶來廣告和CMR提升同時用戶活躍度提升,節省了本身的流量費用投入,對電商分部整體而言是明顯收益。

阿里蔣凡
阿里蔣凡

蔣凡又指出,新用戶留存很好,訂單結構因而改善,高價值正餐訂單、零售訂單佔比都在提升,公司明確短期先靠大量補貼擴充業務體量,後續逐步改善訂單結構和UE結構,降低虧損,最後通過即時零售帶動用戶交叉消費,並整合淘寶原有商品供給和渠道,做出「萬物即配到家」的生態體系。

蔣凡言論似有回應美團王莆中之意,此前美團核心本地商業 CEO 王莆中接受內媒專訪時表示,美團並不怕奶茶大戰,因為熟悉行業。他指出要刷訂單是很容易的,只要拚命補貼就可以,但這樣並沒意義,因為全是低價訂單,對行業 GMV (商品交易總額)貢獻其實很少。行業需要提升的是 ARPU,讓適應即時零售的消費者買更多的種類商品,而不是試圖以優惠擴大用戶總量,因為那些用戶留存率極差。

Disclaimer © 2025 TASTY MONEY
以上資訊僅供參考,相關內容純屬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台立場。投資涉及風險,股票和結構性產品如窩輪、牛熊證之價格可升可跌,投資者可能會損失全部本金,請自行注意風險。

訂閱及追蹤 Tasty Money 財經節目、主持人及專欄作家的最新動向
https://www.tastymoney.hk/subscri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