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銀Hartnett提出BIG投資方法 恒指上看33000點!

美銀策略師Michael Hartnett的最新報告指現時資產配置「表面狂熱、實則脆弱」。資金正在「買入一切」,但每條主線都自帶「致命缺陷」。

美股創紀錄的104億美元單週流入科技股,估值卻處於歷史最高十分位;
黃金10週342億美元創紀錄流入,卻被市場標記為「最擁擠交易」;
中國資產134億美元單週流入創半年新高,但人民幣計價資產仍受地緣與政策不確定性鉗制。

流動性盛宴的背後
美債供給失控,削弱「無風險」地位;HY CDX利差若從目前~330bp擴至400bp,將觸發「Krunchy Kredit」去槓桿;資產價格一旦回調,負財富效應將把經濟直接推入「富裕階層衰退」。

Hartnett給出解決做法

做多30年長債,目標跌破4%,零息債是「信用事件保險單」;
押注「非美再平衡」,恒生看33,000點,全球(除美)PE僅15倍;
維持2026年春季6,000美元/盎司目標,「擁擠」只是散戶錯覺——高淨值真實倉位僅0.5%。

他警告不要空手接飛刀,但也不要裸做空。高估值+高情緒階段,時間窗口比方向更重要。建議用「零成本對沖」:在美股倉位上,以1:1買入6個月OTM看跌比例價差(如SPY 470/440),花費<1%即可鎖住7%下行。

在納指科技七巨頭(Mag 7)ETF上,每週滾動賣出2周價外5%的看漲期權,收權利金補貼對沖成本。

Disclaimer © 2025 TASTY MONEY
以上資訊僅供參考,相關內容純屬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台立場。投資涉及風險,股票和結構性產品如窩輪、牛熊證之價格可升可跌,投資者可能會損失全部本金,請自行注意風險。

訂閱及追蹤 Tasty Money 財經節目、主持人及專欄作家的最新動向
https://www.tastymoney.hk/subscri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