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生物醫藥公司百利天恒(2615.HK)11月7日起至12日招股,計劃發行863.4萬股H股,10%於香港作公開發售,發售價介乎347.5元至389元,集資最多33.6億元,每手100股,一手入場費39292.3元。預計將於11月17日掛牌買賣,高盛、摩通、中信証券為聯席保薦人。截至今日(7日)下午3時,綜合券商數據估算,百利天恒孖展約9.1億元,以公開部分集資額3.36億元計,超額認購約1.7倍。
百利天恒經營兩項主要業務:創新生物藥業務以及仿製藥及中成藥業務,產品組合覆蓋麻醉、腸外營養、抗感染、兒科等治療領域。收入來自於銷售超過100種規格的31種獲批藥品,其中包括26種仿製藥產品及5種中成藥產品。目前,所有的創新候選藥物仍處於新藥申請、臨床或臨床前開發階段。
其中,核心產品iza-bren(BL-B01D1)是全球首創且唯一進入III期臨床階段的EGFR×HER3雙特異性抗體ADC,已開展超過40項臨床試驗,覆蓋肺癌、乳腺癌等十餘種實體瘤。基於該產品,公司與百時美施貴寶(BMS)達成全球合作協議,總對價最高84億美元(首付8億美元)。在2025年7月,iza-bren鼻咽癌III期試驗達標,提交NDA;2025年9月,BL-ARC001獲IND批准;A股配售募資38億元;2025年10月,公佈iza-bren聯合療法積極數據(ESMO大會)。
核心產品料可覆蓋一線及後線治療 與BMS合作可長期獲得分潤 集資所得積極推進研發與全球化擴張
百利天恒指出,iza-bren有望成為PD-(L)1療法後的基石藥物,覆蓋一線及後線治療。
百利天恒認為,理想的腫瘤治療藥物只攻擊腫瘤不攻擊正常組織。公司相信ADC藥物作為「靶向化療」及GNC作為「靶向免疫」,將會是其攻擊腫瘤的軍備庫中最重要的兩大類武器。而目前有多家大型製藥及生物製藥公司目前營銷及銷售或正在尋求開發與其正在開發候選藥物的適應症相同的治療藥物。尤其是,公司可能在開發ADC藥物方面面臨激烈競爭,ADC藥物是一種新興的治療方法,已引起全球公司的廣泛關注並投入。側面反映ADC與多特異性抗體成為新一代療法核心,並在全球市場有快速增長的憧憬。
而公司已與中國藥監局藥品審評中心完成了新藥上市申請前會議並為此治療提交新藥上市申請,且該治療已於2025年9月被中國藥監局藥品審評中心正式納入優先審評。公司預計於2025年底獲得iza-bren用於治療食管鱗癌的III期試驗中期分析數據讀出,並計劃於2026年初向中國藥監局提交食管鱗癌的新藥上市申請。在此基礎上,百利天恒預計還將在中國展開iza-bren用於多個適應症的新藥上市申請。在未來的三到五年,iza-bren將陸續在中國、歐美及其他監管地區提交更多適應症的監管審批申請。
百利天恒計劃,全球發售所得款項將會研發與全球化擴張,款項淨額約60%用於海外候選藥物研發;30%用於建設全球供應鏈;10%用於營運資金。而在未來,公司亦計劃進行臨床推進,包括加快iza-bren在中國及全球的III期試驗及NDA提交;推動其他ADC、GNC及ARC管線(如BL-M24D1、BL-ARC001)的臨床開發。此外,與BMS共同商業化iza-bren,將會使公司獲得在中國內地商業化產品的獨家權利;在美國銷售產品的利潤分成;以及獲得BMS支付的全球其他地區特許權使用費。
擁多個技術平台 仿製藥及中成藥為主要收入來源
根據招股文件,公司在過去10年建立了多個技術平台,包括:
ADC平台:SEBA雙特異性抗體平台、有效載荷平台、連接子與偶聯工藝平台。
GNC平台:開發多特異性抗體(如GNC-077、GNC-038等),全球首創且唯四進入臨床階段。
ARC平台:抗體-放射性核素偶聯藥物(如BL-ARC001已獲IND批准)。
招股文件指出,自2014年起,發現及開發創新藥物一直是公司的業務重點。公司投入大量的資源開發ADC、雙特異性以及多特異性抗體藥物,包括於2014年建立起SEBA平台及HIRE-ADC技術平台,於2015年建立起GNC多特異性平台。於2022年、2023年及2024年以及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個月,候選創新藥物研發開支分別佔總研發開支的85.9%、92.9%、96.5%及98.4%。
而在仿製藥及中成藥業務,則擁有31種獲批藥品,覆蓋麻醉、腸外營養、抗感染、兒科等領域。主要產品包括: 樂維靜®(丙泊酚)、右美宁®(右美托咪定)、黃芪顆粒等。文件中指出,於往績記錄期,公司的收入來自於銷售超過100種規格的31種獲批藥品,其中包括26種仿製藥產品及五種中成藥產品。於2024年,公司錄得收入58.211億元(人民幣.下同),其中91.6%來自與BMS簽訂的許可及合作協議所產生的許可費收入,而8.4%來自仿製藥及中成藥銷售。
藥物銷售收入按年減少 研發活動投資使公司連年虧損 惟毛利率仍維持高雙位數
於2022年、2023年、2024年以及截至2024年及2025年6月30日止六個月,公司的藥品銷售收入分別為7.018億元、5.604億元、4.868億元、2.201億元及1.639億元。醫藥產品的銷售額於往績記錄期減少,因為百利天恒的若干主要上市產品為受帶量採購計劃影響的仿製藥,導致相關產品於往績記錄期的價格及銷售量均下跌。
2024年,公司亦通過許可費收入產生收入,此佔根據BMS協議首付款的部分。根據BMS協議,於2024年3月,公司從BMS收到不可退還及不可抵扣的首付款8億美元(相當於約人民幣56.797億元)。2024年,公司就向BMS授出許可的履約確認收入7.51億美元(相當於約人民幣53.317億元)。
於2022年、2023年以及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個月,公司分別錄得淨虧損2.824億元、7.805億元及11.18億元。公司於往績記錄期錄得的淨虧損主要與下列各項有關:(i)對開發ADC、雙特異性以及多特異性抗體藥物的研發活動進行大量投資,及(ii)來自銷售醫藥產品的收入減少主要是因為其若干主要上市產品為受帶量採購計劃影響的仿製藥,導致相關產品於往績記錄期的價格及
銷售量均下跌。2024年,公司錄得淨利潤37.075億元,主要來自於其根據BMS協議收到向BMS授予的許可及其他權利,從而收到作為首付款的一部分的許可費。


於2022年、2023年、2024年及截至2024年及2025年6月30日止六個月,公司的毛利分別為4.55億元、3.07億元、55.302億元、54.281億元及6750萬元,毛利率分別為64.8%、54.8%、95.0%、97.8%及39.6%。

背景資料
百利天恒是一家具備早期研發、臨床開發、生產及商業化能力的綜合醫療企業集團。於往績記錄期,公司經營兩項主要業務:創新生物藥業務以及仿製藥及中成藥業務。自2014年起,公司開始研發iza-bren(BL-B01D1),為全球首創且迄今唯一一款進入III期臨床階段開發的EGFR×HER3雙特異性抗體ADC。。十年後,公司與BMS就iza-bren達成了總額84億美元、首付8億美元、迄今為止ADC領域單個資產總交易額最大的全球戰略許可及合作交易。經過多年積累,公司在仿製藥和中成藥領域形成了專業知識積澱。仿製藥及中成藥業務的產品組合覆蓋麻醉、腸外營養、抗感染、兒科等治
療領域。在乳狀注射劑、泡騰製劑等特殊製劑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研發、生產和營銷經驗,並形成了具競爭力的產品組合。於往績記錄期,收入來自於銷售超過100種規格的31種獲批藥品,其中包括26種仿製藥產品及五種中成藥產品。該等產品收入在為創新藥物開發提供資金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