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發局倡三大建議 釋放香港大宗商品市場潛能 尤其加強現貨黃金交易 探索「大宗商品通」

香港金融發展局於今日(10日)發表為題《釋放香港潛能:擴展大宗商品市場的增長前景》的研究報告,認為香港應進一步拓展其大宗商品市場,將有助提升本港經濟韌性,並提升其全球競爭力,擴展大宗商品市場的增長前景,尤其是黃金交易方面。

金發局指,香港在開拓大宗商品期貨交易之前,應當優先加強大宗商品現貨交易基礎,這一戰略重心將逐步增加對相關衍生品的需求,培育更具活力的大宗商品期貨市場。具體來說,香港應透過完善市場生態圈、聚焦戰略性大宗商品,和擴展市場連通性,以提升其市場服務供應。

報告提出三大政策建議,包括加強香港大宗商品市場生態圈、聚焦發展主要市場的重要大宗商品,以及增強內地與香港大宗商品市場的互聯互通。

報告建議香港與內地探索「大宗商品通」 促進兩地市場國際化和資本流通

報告認為,香港毗鄰中國內地,擁有完善的法律制度與金融基礎設施,是發展大宗商品市場的天然樞紐。例如,中國作為煤炭、鐵礦石和天然氣的主要消費國,亦與其他大宗商品市場的主要參與國如巴西、俄羅斯、東盟國家、沙特阿拉伯及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等為重要的貿易夥伴。隨着全球供應鏈重塑、能源及工業需求轉型,香港可憑藉戰略地位和成熟金融體系,推動市場效率,並把握「一帶一路」倡議和全球金屬及能源轉型帶來的新商機。報告指出,作為全球三大金融樞紐之一,香港具備資金籌集、風險管理和投資能力,進一步發展大宗商品市場,有助提升經濟韌性並鞏固國際地位。

金發局主席洪丕正表示,面對動盪多變的全球局勢,製造商積極分散佈局以降低風險並建立穩定供應鏈,全球對金屬的需求亦隨之轉變。在這一形勢下,香港作為中立及穩定供應鏈的戰略貿易樞紐角色愈加重要。他補充,內地正加快大宗商品市場開放,香港在轉型過程中可發揮關鍵作用。

報告建議,香港應積極推動內地與本地大宗商品市場互聯互通,探索「大宗商品通」等創新模式,促進兩地市場國際化和資本流通。金發局已成立行業專家組成的工作小組,為市場發展提供戰略指導,並與持份者合作推動相關政策落地。

南方東英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總裁及金發局副主席丁晨認為,由於本港地價偏高,要建設不同大宗商品的倉庫在挑戰,所以香港應該聚焦於發展有價值或增值較多的大宗商品,當中黃金是合適的起點。丁晨又指,「大宗商品通」要落成,需要兩地監管機構緊密溝通,金發局的工作只是將有價值、有意義、對香港有幫助的事情放在枱面上,基於內地是最大的金基本金屬消耗國,又是基本金屬主要生產國,若香港能將兩端連接,可以提升香港在大宗商品市場的地位。

 

Disclaimer © 2025 TASTY MONEY
以上資訊僅供參考,相關內容純屬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台立場。投資涉及風險,股票和結構性產品如窩輪、牛熊證之價格可升可跌,投資者可能會損失全部本金,請自行注意風險。

訂閱及追蹤 Tasty Money 財經節目、主持人及專欄作家的最新動向
https://www.tastymoney.hk/subscri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