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地球之友與香港金融發展局聯同香港特區政府環境及生態局,昨日在巴西貝倫舉行的第30次《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方大會(COP30)「中國角」場內,成功舉辦題為「連接全球:推動綠色與可持續金融發展」的邊會論壇,匯聚全球各地政府、金融機構、工商業界、學術界及民間組織代表,深入探討香港如何通過可持續金融創新與國際合作,推動綠色金融、氣候韌性城市建設及全球低碳轉型。

香港推動全球低碳轉型
香港地球之友副主席連舜香女士於演講中強調,香港作為國際綠色資本及專業服務中心,正為全球低碳轉型注入新動力。她表示:「香港在能源轉型項目結構設計、融資及專業人才方面具備深厚經驗,協助全球實現氣候目標,發揮不可或缺的作用。」
金發局行政總監區景麟博士則指出,香港積極推動綠色與可持續金融落地,特別是推出明確且具國際認受性的《香港可持續金融分類目錄》,為符合《巴黎協定》的經濟活動引導長期資本。他強調:「香港將持續推動綠色科技及人才培育,進一步擴展可持續金融市場,致力成為全球綠色超級樞紐。」
發布《全球城市綠色低碳透明度指數》促進城市氣候治理
會上,香港地球之友與公眾環境研究中心(IPE)聯合發布《全球城市綠色低碳透明度指數》(CGTI)報告。該報告評估全球30個典型城市在環境、氣候及資訊公開表現,促進最佳實踐交流,提升城市治理能力。IPE創辦人馬軍強調,提升城市透明度有助於凝聚多方力量,推動全球綠色低碳進程。
香港地球之友董事、香港中文大學地球與環境科學系教授戴沛權指出,公開環境資訊有助政府、企業及市民以事實為本,推動科學及具公信力的氣候行動。他表示:「香港在空氣質素、水資源管理及廢物資訊公開方面表現突出,展示數碼治理優勢,並有助促進地區及國際知識共享。」
綠色金融創新及能源轉型
由戴沛權教授主持的圓桌論壇,邀請多位國際嘉賓,包括渣打銀行巴西區行政總裁Germana Cruz、畢馬威中國ESG業務主管沈瑩、德意志銀行亞太區永續金融主管Kamran Khan等,深入交流綠色金融創新工具及能源轉型實踐經驗。區景麟博士強調,香港將結合制度與市場優勢,與各方協作推動轉型金融發展,助力全球低碳目標。
深化合作共建可持續未來
論壇在香港地球之友行政總裁洪藹誠博士的主持下圓滿結束。主辦方表示,將善用COP30國際平台,深化與區域、「一帶一路」及國際夥伴合作,推動綠色金融生態圈及創新科技,應對全球氣候挑戰。香港將繼續發揮綠色金融樞紐優勢,與全球攜手共建韌性城市及可持續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