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注吸入式藥劑研發的藥廠長風藥業(2652.HK)9月26日起至10月2日招股,計劃發行4119.8萬股H股,發售價為每股14.75元,集資近6.1億元,每手500股,一手入場費7449.38元,預期將於10月8日掛牌,中信証券、招銀國際為聯席保薦人。
所得款項淨額約40%將用於為其國內及國際的吸入製劑候選產品的持續研發、臨床開發及商業化提供資金,20%用於為其多個管線計劃及技術的臨床前研發提供資金,30%用於為生產設施、設備採購及生產管理系統的擴張及升級提供資金,10%作營運資金及其他一般公司用途。
2023年轉虧為盈 今年首3個月純利按年增108%
長風藥業絕大部分收益來自針對支氣管哮喘的CF017銷售。去年CF017收益為5.7億元(人民幣,下同),佔比達94.5%,總收益近6.1億元,按年升9.2%,期內利潤2108.8萬元,跌33.5%。今年首3個月,收入按年減少2.7%至1.4億元,純利按年增108%至1281.5萬元。
公司解釋,於2022年錄得淨虧損約4940萬元,主要是由於他們於2021年9月才開始將其首個吸入製劑產品CF017大規模商業化,該產品仍處於加速銷售階段,而他們為推廣吸入製劑產品已經產生相對較高的銷售及分銷開支;為開發新的吸入製劑產品已產生研發費用;以及為支持其日常營運已產生行政開支。
隨著公司的業務不斷擴展,公司已能夠提高規模經濟效益,並於2023年實現盈利。公司於2023年、2024年及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三個月分別錄得淨利潤約3173萬、2110萬及1280萬元。
而淨利潤由2023年的3173萬減少至2024年的2110萬,主要由於公司於2024年產生的與專業服務費有關的行政開支增加。淨利潤由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三個月的620萬增加至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三個月的1280萬,主要由於公司根據2025年集中採購計劃將第三方推廣商的職能整合至其經銷商,從而精簡銷售及營銷實踐,並停止就吸入製劑產品委聘第三方推廣商,使銷售及分銷開支減少。
背景
長風藥業主要專注於吸入技術及吸入藥物的研發、生產及商業化,專注於治療呼吸系統疾病,包括哮喘、COPD和過敏性鼻炎。集團已開發出覆蓋廣泛患者、醫學專科及治療領域的產品組合。於往績記錄期間,集團自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國家藥監局)及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獲得六項產品批准並賺取大量銷售收益。
CF017,即治療支氣管哮喘的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懸液(中國銷量最高的吸入藥物類別),為集團的首個獲批產品。根據資料,於2024年,按銷量計,CF017佔2024年中國布地奈德吸入藥物市場約16%。集團絕大部分收益來自CF017的銷售。
自2021年5月獲批以來,集團的市場推廣體系使CF017成功覆蓋了中國超過10,000家醫療機構。集團的CF018作為中國首個獲批用於治療過敏性鼻炎的氮䓬斯汀氟替卡松鼻噴霧劑,在納入2023年《國家醫保藥品目錄》之後,已滲透到多個省份的500多家醫院及醫療機構。
集團正在推進中國、美國及╱或歐洲等主要市場和東南亞及南美等新興市場的20多款候選產品的開發,探索如脂質體及siRNA在內的創新吸入製劑劑型,並將治療領域擴展至包括中樞神經系統(CNS)疾病及抗感染在內的新疾病領域。
另外,集團也在開發新的治療方法,如支氣管內活瓣(EBV),並為治療特發性肺纖維化(IPF)及肺動脈高壓(PAH)等嚴重影響患者生活的疾病開發潛在的同類首創或中國首創治療方法。
集團的生產設施位於江蘇省蘇州市,總建築面積為8,163平方米。集團的生產設施可支持年產2.4億支霧化混懸液、5,000萬支霧化溶液、400萬瓶鼻噴霧劑、200萬瓶定量吸入氣霧劑(MDI)產品及2,400萬支吸入粉霧劑(DPI)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