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發局:治理創新為全球AI競爭關鍵 歐盟成監管引領者

金發局與Deep Knowlege Group聯合發布的《全球人工智慧競爭力指數第四版:從政策、治理和監管角度分析人工智慧競爭力》。報告涵蓋多個地區、約1000個與治理相關機構,包括政府機構、投資者及研究機構等。報告顯示,全球人工智慧治理正面臨劇烈變革,歐盟正崛起為全球AI監管的超級大國,而美國與中國則在AI實施與應用領域持續保持主導地位。

三大治理模式分化

報告指出,全球AI治理正逐漸分化為三大主要模式。歐盟透過《人工智慧法案》實施以權利為核心的嚴格監管,並將「布魯塞爾效應」延伸至拉丁美洲、東南亞、非洲等地。美國則以「創新優先」為導向,採取分散式監管與寬鬆政策,鼓勵私營部門主導AI發展。中國則由國家主導,結合產業政策與意識形態,推動AI統一管理。報告強調,AI政策已不再只是技術戰略的附屬品,而是產業競爭力的基石。能夠結合戰略願景、預算、制度和執法能力的國家,在科研產出與經濟韌性方面表現更為突出。

同時,金融業已成為AI監管最前沿的領域。無論是演算法交易、信用評分還是風險建模,金融業均在嚴格監管下運作。香港作為金融科技重鎮,近年積極推動「AI助力金融」,成為全球AI治理的積極示範。金發局行政總監區景麟強調,負責任的AI治理對維持投資者信心和金融市場穩定至關重要,FSDC很高興能參與這項研究,進一步強化香港在全球AI問責和創新方面的領先地位。

報告亦指出,未來十年將是全球AI治理分化與競合的關鍵期。治理架構明確的地區更能吸引AI投資、擴大稅基並強化制度;相反,監管遲滯則易導致人才與資本外流,長期損害競爭力。建議各國將AI監管視為關鍵基礎設施,在財政部門內設立跨部門協調機制,加強市場監管、資料保護及AI專責機構之間的知識交流,並持續投入技術能力建設,避免「外交聲譽高於實質能力」的風險。

GPU短缺迫行業創新

今日論壇亦特別關注AI底層算力(GPU)短缺問題。人工智能教授Patrick Glauner認為,GPU供應短缺將促使產業向更高效率、小型化及專用化模型發展,為新進者帶來機會。中國開源模型已在全球模型排行榜上佔據重要席位,正引領產業範式轉移。他同時指出,傳統靜態報告已難以滿足行業需求,呼籲打造動態、互動式AI數據地圖,透過移動裝置即時展示AI企業分佈與能力,激發更多投資活力。

AI生態加速成型

香港的政策推動及資本優勢正吸引大量AI創新企業落戶,逐步成為中國內地與國際科技公司進入中國市場的「超級門戶」。目前,已有27家AI相關企業在港交所上市,產業投資亦錄得近三成的同比增長。

展望未來,金發局行政總監區景麟表示,國家「十五五」規劃已提出要加強人工智能與產業發展、文化建設、民生保障、社會治理的結合,搶佔AI產業應用制高點,全方位賦能各行各業,預計內地人工智能產業將有更大發展空間。香港則於2024年10月發表有關在金融市場負責任應用人工智能的政策宣言。區景麟認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及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將可發揮「超級聯繫人」角色,為內地與海外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作出貢獻。

Deep Knowledge Group合夥人Dmitry Kaminskiy指出,治理已成為AI競爭力的核心驅動力。未來的贏家,將是那些能將戰略、預算與監管緊密結合,實現技術與治理雙輪驅動的國家。

Disclaimer © 2025 TASTY MONEY
以上資訊僅供參考,相關內容純屬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台立場。投資涉及風險,股票和結構性產品如窩輪、牛熊證之價格可升可跌,投資者可能會損失全部本金,請自行注意風險。

訂閱及追蹤 Tasty Money 財經節目、主持人及專欄作家的最新動向
https://www.tastymoney.hk/subscri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