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注定是阿里巴巴 (9988) 多事的一年,經歷業務群重組、奶茶大戰,至第2季業績公佈後,兩個轉型方向便明確勾勒出來:AI雲和即時零售──即使是犧牲掉72%的經調整淨利潤、68%的現金流,季度銷售和市場費用大增一倍至 664.96 億元人民幣……
阿里最新跌約1.5%,報155.5元,成交134億元,暫為最活躍藍籌股。
單純以財務角度而言,阿里九月底止季度及中期業績毫不亮麗,雖季度收入按年增5%,但利潤大幅下滑,經營利潤季度按年下降85%,經調整EBITA季度按下降78%,凈利潤季度按年下降53%,非公認會計準則凈利潤下降72%,經營活動現金流按年下降68%,自由現金流凈流出218.40億元……
360億元打響奶茶大戰,網購收入升16%
但硬幣的另一面是,阿里在 AI雲服務和即時零售上的投入,終於在第2季中期業績中比較體現出來,其中阿里中國電商部份,儘管在奶茶大戰巨額補貼的陰霾下,經調整EBITA 大跌 76% 至 104.97億元(人民幣,下同),但整體季度收入增長仍能錄 16% 升幅至 1,325.78億元,其中客戶管理收入增 10% 和即時零售增 60%,反映即時零售快速擴張。阿里國際數字商業集團方面,在物流和運營效率提升的幫助下,更是扭虧為盈,收入按年增長10%。據財報推算,奶茶大戰實際虧損金額,大約在360億元水平,在預期區間中偏低。

阿里巴巴CEO吳泳銘指出,即時零售業務單位經濟顯著改善,平均訂單價格提高,亦帶動淘寶 App 月活躍消費者及 CMR 增長,天貓品牌實體門店逐步接入即時零售,高德9月推出「高德掃街榜」用戶活躍度顯著上升,日均日活躍用戶DAU 逾 7,000 萬,評論量按年升3倍多,潛力龐大。
AI收入連續九季三位數增長
在 AI 服務、雲智能方面,阿里開始踏入高增長階段,第三季收入增長34%至398.24億元,為AI相關產品收入三位數增長的連續第九季,經調整EBITA 亦增長 35% 至 36.04 億元,Qwen家族衍生模型超18萬個,AI商業化進程加速。阿里形容,其全棧 AI 能力升級有望鞏固長期優勢。據 Omdia 數據,阿里雲在中國AI雲市場份額達35.8%。

吳泳銘表示,旗下千問AI基於最先進模型開發,期望創造最聰明的個人 AI 助手,同時向商業 (To B) 及個人 (To C) 兩個方向發力,目前測試版用戶留存率有大幅提升,全力佈局 to C 正合時宜,與阿里生態的協同效應有巨大想象空間,未來將陸續接入網購、地圖、本地生活等業務場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