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00175)1月份銷售成績強勁,特別是新能源汽車的銷售及佔比均出現顯著增長,再次刷新市場預期。大行認為,吉利成功由傳統車股,轉型至一間科技+出行企業,估值上修,值得憧憬。
先講結論:吉利半日上升6.6%,收報15.76元,短料上望12月10前高位16.44元,跌破13.3元止蝕。按大行預測,今年有機會升至28至30元。短線投機短炒,我會選28843吉利中銀Call,此輪半日收報0.142,行使價15.825元,溢價9.4%,引伸49.9%,有效槓桿5.98倍,今年4月14日為最後交易日。
核心數據驗證戰略拐點
吉利旗下新能源汽車爆發式增長,重塑估值邏輯。2025年1月,吉利汽車以總銷量266,737輛(同比+25%)、新能源車121,000輛(同比+84%)的強勢表現,再次刷新市場預期。這一數據不僅遠超行業平均增速(據中汽協預測2025年新能源車行業增速約30%),更標志著其「全面新能源化」戰略進入兌現期。
吉利旗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攀升至45.4%,提前達成國家《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中2025年20%滲透率目標的2倍以上,印證技術儲備與市場響應能力。
旗下高端品牌極氪月銷11,942輛(預計均價超30萬元),領克品牌穩居30,077輛,顯示吉利已突破「以價換量」的銷售陷阱,品牌溢價能力顯著提升。
近期,高盛、摩根士丹利等機構紛紛發表報告,指吉利正從「傳統車企估值框架」,邁向「科技出行公司估值邏輯」切換,新能源汽車佔比提升、智能化技術落地(如自研芯片、高階自動駕駛)將成為估值上修的核心催化劑。
技術+品牌+全球化構築護城河
技術方面,混動與純電雙線突破,1月混動車型銷量占比達吉利品牌總銷量的35%。摩根大通認為,混動技術是吉利在燃油車退坡周期中維持基本盤的關鍵。
極氪品牌基於SEA平台打造的001、009等車型已實現15萬元級(幾何)至50萬元級(極氪)產品全覆蓋,研發邊際成本持續下降。瑞銀測算,浩瀚架構車型占比每提升10%,整體毛利率可提升約1.2個百分點。
品牌方面,吉利透過差異化定位覆蓋全市場,高端化成效顯著。其中,佔比84%的吉利品牌,通過「中國星」高端系列(星瑞、星越L)向上突破,帶動均價從2023年的8.3萬元提升至2025年初的9.6萬元,同時帝豪、博越家族保障基盤市場。
極氪品牌(11,942輛),毛利率達18%-20%,預期2025年將推出基於新一代平台的中大型SUV,進一步搶占30萬-40萬元藍海市場。
領克品牌(30,077輛),依托歐洲市場(比利時根特工廠年產能達15萬輛)及EM-P插混技術,全球化戰略進入收獲期。花旗預測,領克海外銷量占比有望在2025年末突破25%。
全球化布局方面,集團致力新興市場+歐洲雙線突破。新興市場之中,重點開拓東南亞市場,吉利控股的路特斯、寶騰品牌在馬來西亞、泰國市佔率超10%,依托右舵車產能優勢搶佔東盟電動化先機。
歐洲市場之中,極氪品牌計劃2025年在德國、荷蘭設立直營門店,領克01 PHEV憑借WLTP認證續航優勢,成為歐洲插混市場爆款。
今年營收有望突破3500億元
預期吉利2025年銷量有望突破300萬輛(同比+22%),新能源車佔比超50%,帶動營收突破3,500億元(同比+30%)。
隨著規模效應顯現及高端車型放量,吉利的凈利潤率有望從2024年的4.8%提升至6.2%,對應歸母凈利潤約217億元(同比+45%)。
參考大行模型(高盛、中金),傳統燃油車+混動車型給予8倍PE,對應市值約1,000億元;新能源業務:純電車型對標蔚來(3倍PS)、智能化技術溢價給予1.2倍PS,對應市值約2,400億元。綜合目標價:28至32港元(較現價有25%-40%上行空間)。
總結而言,吉利中長線可以繼續看好,目標價約30元。短線上望12月10前高位16.44元,跌破13.3元止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