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大家認為中國電動車滲透率在2025年能夠達到20%,2030年達到50%。現在覺得,中國的滲透率應該比這個預測更高一些,估計2025年前後能夠達到25%,2030年能達到60%滲透率。
對於電動車滲透率的預測數據,比官方此前的預測要高一些。2020年11月,國務院辦公廳發佈《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根據《規劃》,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新車銷售量達到汽車新車銷售總量的20%左右。
電動車滲透率未來幾年內將持續提升,甚至提升速度會高於預期,在這一背景下,汽車行業各方參與者競爭手段頻出,並持續加碼,角逐電動車市佔率。
電動車滲透率或高於預期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2020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累計產銷分別完成136.6萬輛和136.7萬輛,增速較上年實現了由負轉正,同比分別增長7.5%和10.9%。按2020年全年汽車銷量2531.1萬輛測算,2020年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為5.4%。
按照國務院辦公廳此前發佈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若2025年滲透率達到20%,即使未來幾年整體的汽車銷量不再增長,以2020年的2531.1萬輛汽車銷量測算,2025年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將超過500萬輛。對此,理想汽車CEO李想的預測更加樂觀,他預計中國2025年將會銷售超過800萬輛智能電動車。
500萬輛到800萬輛電動車並不是一個小數目,汽車業內人士預測2025年電動車滲透率將超過官方預測的20%,達到25%甚至更高。
尤其是佔電動車總成本25%~40%的電池這一塊,鞏旻指出,當前電池包成本在130美元左右,5年之後,大致上可以跟燃油車在購買端同樣便宜,加上用電比用油來得便宜,而且充電也會越來越方便,那時候電動車的綜合競爭力將高於燃油車。
續航裡程方面,特斯拉、小鵬、蔚來、威馬等推出的車型續航裡程紛紛超過500km,不少車企已經確定將推出1000km續航裡程的車型,即隨著未來電池技術、工藝的發展,電池能量密度進一步提升,電動車裡程焦慮問題得到解決。
電動車滲透率的提升,與參與各方的硬科技創新也息息相關,智能座艙、自動駕駛、三電技術、智能網聯技術等在電動車上的應用日益廣泛,讓電動車逐步獲得市場和用戶的認可,這也為電動車未來的增長打下基礎。
淘汰賽加速
有業內人士指出,2020年中國電動車銷量136.7萬輛,佔全球電動車總銷量41.3%,佔中國汽車市場總銷量5.4%。然而,在中國電動車產業欣欣向榮的背後,結構性產能過剩問題已日益凸顯。總銷量佔比僅5.4%的電動車,分散在了近200家車企中,其中有不少車企年銷量僅千輛甚至不足百輛,或者相應產品品質問題頻出。
大浪淘沙,電動車淘汰賽正在加速。去年電動車行業受資本追捧的同時,相關資金往頭部企業彙集的趨勢明顯。天眼查數據顯示,近十年新能源汽車品牌投融資事件共897起,披露投融資金額3841.1億元。從融資事件數和披露的金額來看,2020年新能源汽車品牌融資事件數比上年下降了18.3%,但披露的融資金額同比大漲159.4%,達到1292.1億元。
而已經被市場認為“走出來了”的企業則宣佈進入加速發展期,並對市佔率提出了自己的目標。蔚來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李斌表示,2020年是蔚來發展的一個重要裡程碑,蔚來整體經營步入正軌,並進入了加速發展階段。理想汽車CEO李想不久前也宣稱,2021年~2025年是理想汽車從1~10的階段,即高速發展的階段,“預計2025年中國將會銷售超過800萬輛智能電動車,獲取20%以上的市場份額是成為中國頭部企業的必要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