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始料未及的缺芯危機已使得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都將晶片產業鏈的打造提上了議事日程。最新公佈“強芯”計畫的是素有“半導體晶片帝國”之稱的韓國。
5月中旬,韓國總統文在寅在三星電子平澤工廠出席“韓國半導體戰略報告大會”時公佈了韓國在晶片領域的雄心:力爭在2030年成為綜合半導體強國。

為了落實這一目標,在企業層面,三星電子和SK海力士在內的韓國約153家半導體公司,計畫從今年至2030年,投資共計510萬億韓元(約合4580億美元)。而近來國際形勢愈發複雜,半導體產業的競爭已漸漸從企業間的競爭深化為國家間的競爭,韓國更要當仁不讓,旨在把韓國打造成全球最便於做半導體、擁有全球最高水準產業鏈的綜合半導體強國。
韓國政府和產業界看來,居安思危、未雨綢繆是必要的,不管是從短期還是長期考慮,如不加強政策和企業投資,今後可能會迎來各種挑戰。
自去年開始的全球“缺芯”危機已波及汽車、消費電子產品等多個行業。這也使各國政府意識到半導體供應鏈安全的重要性。為此,美歐等各方都在加強本土半導體製造能力。美國總統拜登就職後,美國在半導體領域動作頻頻,既提出了相關法案,也舉行過針對半導體領域現存問題的行業峰會。

除了宣佈大手筆投資,韓國也希望吸引更多外國投資者赴韓投資先進技術。荷蘭半導體設備製造商ASML已表示,計畫斥資2400億韓元在華城建立一個培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