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集集團(2039.HK)公佈中期業績,上半年集團實現營業收入761億元,同比下降3.82%,毛利率同比提升1.94%至12.67%,歸母淨利潤約人民幣12.8億,同比上升47.63%。期內,集團標準乾貨集裝箱、冷藏箱、特種集裝箱產量均保持全球第一,道路運輸車輛、能源/化工/液態食品裝備、物流服務及海工業務收入也穩健增長,整體經營保持穩定。集團國內營業收入占比約51%,國外營業收入占比約49%,維持較好的市場格局。
集團指上半年,得益於物流裝備及服務多元的業務組合結構、前期培育的能源高端製造業務盈利能力提升以及持續優化的債務結構,同時,集團通過不斷夯實的全球營運平臺基礎期內,平抑單一地區波動,實現穩健有質發展。
細項業務拆解
核心業務中,在物流領域集裝箱製造方面,期內,中國集裝箱供應鏈景氣指數仍處於景氣區間,全球商品貿易韌性凸顯。根據聯合國貿發組織,預計2025年上半年全球貿易總額將同比增長3000億美元,其中2300億為商品貿易增長貢獻。同時,紅海繞航長期化、歐亞港口擁堵、航運碳減排監管加強降低了集運運輸效率,集裝箱需求維持在常規水準。報告期內,集團乾貨集裝箱銷量同比下降18.57%至112.59萬TEU(上年同期:138.27萬TEU),主要受上年同期高基數影響;冷藏箱銷量則受益于南美水果出口與冷鏈需求旺盛,同比大增105.82%至9.20萬TEU(上年同期:4.47萬TEU)。期內實現營業收入217.35億元,淨利潤14.44億元,毛利率同比提升3.95個百分點至16.15%。
物流服務業務方面,期內,國際貿易環境複雜多變,集運運量及運價呈現波動態勢。但中國企業出海進程加快帶動綜合物流需求增長,物流服務商在供應鏈中的樞紐價值進一步凸顯。在此背景下,集團物流服務堅定圍繞“高品質、高效能、新動力”的發展內涵,通過優化客戶結構、創新業務模式、強化風險管控及運營提效,實現整體經營保持穩定。期內,集團物流服務實現營業收入135.79億元,同比下降3.62%;淨利潤2.02億元,同比基本持平。同時,集團海運業務航線產品持續豐富,全球代理網路進一步擴展,在市場波動中超額完成既定航線的目標貨量,再次入選全球物流業權威雜誌《Transport Topic》2025年全球海運貨代50強榜單。
道路運輸車輛方面, 期內,中集車輛實現收入97.53億元(去年同期:107.00億元),同比下降8.85%;實現淨利潤人民幣4.08億元(去年同期:5.74億元),同比下降28.89%。 其中,新能源重卡市場延續爆發性增長態勢,全球南方市場半掛車行業呈現差異化增長與轉型並行的格局。國內市場方面,“星鏈計畫”與“雄起計畫”彰顯成效,為中國業務帶來高品質增長與發展,報告期內中國半掛車市場的營業收入同比提升11%,毛利率同比提升2.4個百分點,銷量同比提升10%,在中國半掛車市場佔有率上升至23.07%,連續六年保持全國第一。海外市場方面,全球南方半掛車業務延續高品質發展態勢,毛利率同比提升4.6個百分點,銷量同比提升13.0%,盈利能力增長強勁。新能源領域持續發力,EV-DTB·渣土車、攪拌車、冷藏車銷量分別同比增長142.55%、86.26%、69.8%,純電動頭掛列車 EV-RT2.0 完成頂層架構。
空港與物流裝備、消防與救援設備方面,期內,主要得益於前期優質訂單於報告期內釋放結轉,公司主動優化交付節奏,成功提前交付西安鹹陽國際機場及土耳其安塔利亞機場的新航站樓的登機橋等項目,期內實現營業收入31.20億元(去年同期:24.03億元),同比上升29.83%;淨利潤0.80億元(去年同期: 0.37億元),同比上升119.57%。期內,智慧無人靠機系統(全球首次批量)在蘭州機場順利投入運行,機場內86條登記橋已全部實現無人值守;海外齊格勒業務中標率、訂單及時交付率及成本管理均有長足改進。中集天達為電商快遞行業客戶提供自動輸送、分揀系統,同時積極拓展醫藥、紡織等多元細分領域,憑藉降本增效的產品優勢,新增訂單穩步增長。
能源領域中,在能源、化工及液態食品裝備業務方面,實現營業收入130.09億元(去年同期:121.21億元),同比上升7.32%;淨利潤4.60億元(去年同期:2.42億元),同比上升90.26%。其中,中集安瑞科實現營業收入126.1億元(去年同期:114.8億元),同比增長9.9%,歸母淨利潤5.6億元(去年同期:4.9億元),同比大幅增長15.6%,新簽訂單人民幣107.4億元,截至6月底在手訂單人民幣291.8億元。具體來看,清潔能源分部收入穩步增長,LNG加氣站、LNG槽車等需求持續提升,順利建造並交付了淩鋼中集專案;水上清潔能源領域交付9艘船,新簽7艘新造船,並斬獲多個LNG、甲醇動力包訂單;在氫能領域上中標海內外多個綠色氫氨醇項目,並於報告期內陸續為歐洲客戶交付多項訂單;化工環境分部罐式集裝箱市場需求有所放緩,醫療設備部件業務穩健增長,後市場業務持續推進;液態食品分部淨利潤同比增長,報告期內墨西哥新工廠全面運營,並取得首個大型儲罐專案。
海洋工程方面,上半年,受美國貿易政策不確定性以及以伊衝突和俄烏衝突相關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的影響,原油價格波動劇烈。但隨著既有油田逐步枯竭,新增油氣資源開採需求日益迫切,深海油氣的經濟開發價值持續凸顯,海上深海油氣增產趨勢不改,尤其以FPSO/FLNG為核心的浮式大型生產裝備仍有較大的需求量。報告期內,集團海洋工程業務的營業收入為80.14億元(去年同期:人民幣77.84億元),同比增長2.95%,毛利率同比提升5.85pct至10.84%;淨利潤人民幣2.81億元(去年同期:淨虧損人民幣0.84億元),同比扭虧為盈。其中,核心經營主體煙臺來福士海洋科技集團實現淨利潤5.25億元,淨利率增至6.56%。報告期內新增訂單1.06億美元(去年同期:17.9億美元),主要受訂單落地延後影響,累計在手訂單55.5億美元。其中:油氣/非油氣訂單占比約為7:3,有效平抑油氣市場的週期性波動。
海工資產運營方面,受美國“對等關稅”衝擊、“歐佩克+”超預期增產以及地緣政治風險溢價回吐等影響,國際石油公司戰略重心回歸油氣主業,低碳轉型投入更為審慎。自升式平臺全球利用率及費率承壓下行;中深水半潛方面,北海、巴倫支海項目需求穩健,歐洲能源安全議題支撐利用率及日費率穩中有升;超深水半潛方面,部分深水開發專案因投資優先順序調整有所延後,利用率較年初小幅下滑。報告期內,集團中深水半潛鑽井平臺“仙境煙臺”成功與挪威油公司簽訂新租約;超深水半潛鑽井平臺“藍鯨一號”與國際客戶簽署新租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