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PPI大漲 人行派定心

昨天,國家統計局今天公佈4月CPI指數年增0.9%,與3月相較則下降0.3%。但PPI則年增6.8%,高於3月的4.4%,超出市場預期。4月PPI的年增漲幅也創下2017年10月以來新高,當時的年增漲幅為6.9%。中國的工業生產穩定恢復,PPI大漲是因最近鐵礦石、有色金屬等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生產領域價格也持續上漲。中國輸入性通漲風險越來越大?會不會出現滯脹問題?

PPI工業出廠價大漲

統計局公佈 4 月 CPI 年增 0.9%,預期為 1%,前期 0.4%。4 月份中國消費需求持續恢復,物價表現上保持平穩。除食品價格外,其他七大類價格年變化為六漲一降。

食品物價年減 0.7%,跌幅與 3 月份相同,主要受豬肉影響。當中豬肉價格因生豬生產持續恢復,加上消費需求下滑,使得豬肉價格繼續下降,年減幅度達 21.4%,比 3 月份跌幅擴大 3 個百分點,影響 4 月份 CPI 下滑約 0.49 個百分點。

4月PPI則年增6.8%,高於3月的4.4%,超出市場預期,是3年半以來的新高。由於鐵礦石、有色金屬等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生產領域價格也持續上漲。

中國PPI持續上升,或會引起通脹

行業價格漲幅都有所擴大,其中石油、天然氣開採業上漲85.8%,擴大62.1個百分點;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也上漲30.0%,擴大8.5個百分點。

小編被PPI數字嚇一跳﹐出廠價格上漲,中間及零售商加價,把壓力轉嫁銷售者。中國是世界工廠,作為全球最大的出口國,PPI上升對全球通脹構成另一重風險。CPI和PPI之間相差不斷擴大,也表明經濟復甦不均衡,是服務業尚未跟上,或會把世界帶入滯脹的可能。

疫情、天災、拜登基建加速大宗商品狂歡

中國工業出廠價上漲,全因今年大宗商品市場大升。自今年4月以來,包括銅、鋁、鐵礦石、焦煤、動力煤等與工業生產密切相關的大宗商品價格再度大幅上漲,其中銅、鐵礦石等價格創新高。

追蹤23種原材料價格的彭博大宗商品現貨指數週二上漲0.8%,至2011年以來的最高水準。

大宗商品狂漲,天氣的原因是其中之一,巴西、美國和歐洲的乾旱導致農業受災,而中國需求旺盛,導致玉米、小麥和蔗糖等農產品價格飆升。

令一個重要原因是中國正從疫情中迅速復蘇,刺激了對汽車、電子產品和基礎設施的需求。美國打疫苗非常順利,福特汽車預計今年後三個季度的大宗商品成本將產生25億美元的影響,包括鋼鐵、鋁和貴金屬。

拜登多項基建計劃

與此同時,拜登2.25萬億美元的基礎設施計畫,他承諾將加速太陽能電池板、風力渦輪機和電動汽車等投資,也推動了大宗商品價格上漲,並引發了人們對金屬短缺的擔憂。

中國輸入性通脹風險大嗎?

我們看看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和通脹走高的主要推動因素,除了中國需求旺盛,美國想大搞基建外,美聯儲加息態度反覆,繼續實施超寬鬆貨幣政策,流動性環境持續。而全國各國疫情惡化,如智利疫情惡化,封鎖邊鏡,銅礦出產也受多多少少的影響。新能源汽車、可再生能源發電等令需求增加,供需不平衡下,價格一跌狂飆。

短期內,這些因素難以消除,通脹中樞可能延續一段時間。

中國的通脹風險大嗎?
對中國而言,輸入性通脹主要體現在工業品價格上,疊加去年低基數的影響,相信會持續性推高中國PPI指數。

由進口依存度去看,影響 PPI 的主要是原油、鐵礦石和銅, 其中原油的下游產業鏈較長,還會影響化工品等價格,對 PPI 影響最大。

人民銀行指出,大宗商品價格上漲是階段性供求錯位的表現,未來疫情得到全面有效的控制。各國的生產供應能力恢復正常,PPI有望漸趨穩定。

人行更指出,近年中國PPI向CPI的傳導關係減弱,所以大宗商品價格起伏影響CPI走勢相應較低。反而國內生豬供給恢復,糧食也連續多年豐收自給自足率較高。所以央行預計今年 CPI 漲幅較為溫和,受外部因素影響總體可控,將保持在合理區間運行。

今日,央行出了一份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指出中國不存在長期通脹或通縮基礎,關鍵是把自己的貨幣閘門,貨幣政策要穩字當頭。同時,密切關注國際經濟金融形勢變化,加強跨境資本流動宏觀審慎管理,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

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

小編覺得,中國食品及豬肉價格的影響比其他進口大宗商品因素來得更大。只要中國糧食供應穩定,CPI漲幅不會太利害。

引發資產泡沬剪羊毛計劃?

美國估意放任通脹?
最近有傳,美國估意放任通脹,把通脹溢到全世界去。我們看看拜登政府自上任後,放水力度比特朗普更瘋狂。繼通過1.9萬億美元刺激經濟方案後,還打算推出大規模基建計劃,再加上瘋狂派錢給美國人刺激消費,放任通脹上升。

近期大宗商品狂漲,美國通脹預期加速,聯儲局視若無睹,仍舊說通脹可控。拜登放水,又搞基建,債臺高築已經人所共知,美國政府債務佔GDP已經超過130%。近期美元貶值,昨晚美元指數一度跌破90,此舉變相「隱性違約」﹐也正正是美國常用技倆,把問題溢出全球。

早前土耳其股匯債三殺,被迫狂加息

令外,大宗商品價格高企,原材料加價就「變相熱錢流入」,把通脹傳導至世界各國。大量熱錢炒賣造成經濟泡沬,其他資產格價上漲,國家為防泡沬會實行加息,同時加息不利剛復甦的經濟。這樣會引發該國金融市場震盪,好像前不久的土耳其一樣股匯債三殺的局面,相信會連續上演。

利用美元霸權,剪羊毛計劃已經開始,中國需要小心應對,去除隱患疏導風險。

投資者要如何應負呢?

就如小編之前所寫的「假若滯脹來襲 如何守住我們的財富?」裡面也提出不少建議,大家可以按下面連結看看。

現時是處於工業復甦﹐大宗商品價格上漲,製造業上游彈性最大的基本金屬受惠。理論上,現時是投資商品期貨的好機會,雖然政府會出手打壓,但是供需不平衡價格很難大跌的。現階段,假如資源大宗商品受政府打壓下跌,那相關個股是好的投資機會。

小編覺得下一步就可以留意消費股了。隨著時間傳導,經濟復甦,消費回暖,這個時候就是投資消費股的良機了。食品、飲料、家電及農業等消費行業也會有明顯的超額收益,這些行業有加價的能力,企業利潤也會提高。傳統醫藥股也是良好選擇,生病人生必經,病了食藥不會考慮藥品加價問題,而且藥品成本價格很低,成本上升壓力就不大。

結語

面對大宗商品急漲,預期通脹升溫下,美國或者已經啓動了對全球剪羊毛計劃。今日人行一槌定音,中國不存在長期通脹或通縮基礎,關鍵是把自己的貨幣閘門,貨幣政策要穩字當頭。人行也覺得輸入性通漲風險可控,相信中國能夠疏導風險,防患未然。

投資者們面對通脹,做好自己投資部署,除了黃金、大宗商品及消費股外,也可以留意公用股。總括來說,一些穩定派高息的個股將會是極佳的選擇。

Disclaimer © 2025 TASTY MONEY
以上資訊僅供參考,相關內容純屬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台立場。投資涉及風險,股票和結構性產品如窩輪、牛熊證之價格可升可跌,投資者可能會損失全部本金,請自行注意風險。

訂閱及追蹤 Tasty Money 財經節目、主持人及專欄作家的最新動向
https://www.tastymoney.hk/subscri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