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決遏制投機炒房 三部門發文要求嚴格實施貸前貸中貸後審查

2020年以來,經營貸違規流入樓市的現象有所抬頭,不僅提升了炒房資金“槓桿”,還助長了房地產投機氣氛。

為了防止經營用途貸款違規流入房地產領域,3月26日,中國銀保監會辦公廳、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辦公廳、中國人民銀行辦公廳聯合印發了《關於防止經營用途貸款違規流入房地產領域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從加強借款人資質核查、加強信貸需求審核、加強貸款期限管理、加強貸款抵押物管理、加強貸中貸後管理、加強銀行內部管理等方面,督促銀行業金融機構進一步強化審慎合規經營。

各監管機構要加大監督檢查力度,暢通違規問題投訴舉報方式,及時共用並聯合排查違規線索;要將經營用途貸款違規流入房地產等相關問題作為各類檢查的重要內容,依法嚴格問責,加強聯合懲戒,將企業和個人違規挪用經營用途貸款的相關行政處罰資訊及時納入徵信系統。

多地已採取相關措施

去年以來,受疫情影響,政策加大了紓困中小微企業的貸款力度,不少銀行經營貸利率更是低至3.5%,低於普通按揭貸款利率5%至6%的水準。“這誘使部分購房者轉向申請經營用途貸款來購買房產。此外,部分房產仲介、貸款仲介誘導、協助購房者包裝材料、申請貸款,也成為背後的推動力量之一。”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復旦大學金融研究院兼職研究員董希淼在接受《金融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有地方監管人士告訴記者,他們在檢查中發現,個別房貸首付款來源核實不審慎,有些首付款資金來源並非自有資金,這其中也包含部分經營貸,銀行在這個過程中對貸款資料的收集並不完整,貸後環節也存在“一貸了之”的問題,主體責任缺位。

總體來看,經營貸流入樓市,提升了炒房資金“槓桿”,這背後的風險隱患值得關注。對此,在《通知》發佈的同時,三部門有關負責人提到,近期一些企業和個人違規將經營用途貸款投向房地產領域問題突出,影響了房地產調控政策效果,擠佔了支持實體經濟特別是小微企業發展的信貸資源。

事實上,針對2020年以來經營貸違規流入樓市的現象,今年以來,銀保監會不斷強化資金流向和用途管理,防範房地產領域金融風險。北京、深圳等多地監管部門均對轄內商業銀行開展了專項核查,並出臺專門制度等強監管措施,嚴控經營貸違規進入樓市的行為。其中,廣東地區發現涉嫌違規流入樓市的問題貸款金額2.77億元,涉及920戶;深圳銀保監局針對發現的問題責令銀行立查立改,提前收回了21筆涉嫌違規貸款,涉及金額為5180萬元;北京地區自查發現涉嫌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的個人經營性貸款金額約3.4億元,約佔經營貸自查業務總量的0.35%。

嚴監管已有一定效果。融360大數據研究院研究員李萬斌表示,雖然經營貸利率在今年一季度還沒有出現大幅上漲情況,但經營貸的收緊趨勢已經顯現。其中,北京地區要求尤其嚴格。在貸前審核方面,招商銀行(50.600, -1.00, -1.94%)和交通銀行(4.850, 0.19, 4.08%)都新增了公司經營和股東變更方面的放款條件。在貸後管理方面,很多銀行都在核實已發放經營貸的企業是否仍在正常經營,是否正常報稅;同時,通過大數據對住房按揭和經營貸審批間隔時間較短的可疑客戶進行重點資金流向審查。

多類資訊交叉驗證借款人資質

對於經營貸流入樓市的問題,市場人士普遍認為,資金多次流轉掩蓋了經營貸去向,監管部門和銀行核查難度較大。

銀行的貸款資金用途、流向監控是一個‘老大難’問題。”董希淼認為,對於非受託支付的貸款資金,銀行主要審查其在銀行體系的流向。如果貸款資金跨行轉入多個帳戶或直接提取現金,對單家銀行而言,就非常難以監控。對受託支付的貸款資金,除了審查其在銀行體系的流向之外,銀行還會關注受託支付對象的資質和背景,防止信貸資金轉入與借款人經營活動無關的帳戶。如果發現貸款用途可疑,就會要求借款人或客戶經理說明融資需求背景,調查貸款用途的合理性、合規性。

Disclaimer © 2024 TASTY MONEY
以上資訊僅供參考,相關內容純屬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台立場。投資涉及風險,股票和結構性產品如窩輪、牛熊證之價格可升可跌,投資者可能會損失全部本金,請自行注意風險。

訂閱及追蹤 Tasty Money 財經節目、主持人及專欄作家的最新動向
https://www.tastymoney.hk/subscri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