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青少年性格變自私 壞學生反而變乖

近日有研究調查疫情對社會各種層面的影響,結果顯示,疫情前心理狀態健康的青少年,經歷疫情後容易出現情緒和行為問題;相反疫情前心理狀態不穩定的青少年行為表現有改善。

為了調查疫情對社會各種層面的影響,英國蘭開斯特大學與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合作,針對英國境內886名10至16 歲,疫情前即擔任團隊研究對象的青少年,於疫情期間的心理影響。

這項研究日前發布於《青少年健康期刊》,結果顯示,疫情前心理狀態健康的青少年,經過一年疫情封鎖後,出現明顯情緒和行為問題,包括過動、和朋輩間溝通交往能力下降等。而且性格有不合群的傾向,對關懷、幫助他人等行為也出現明顯減少。相反的,疫情前心理狀態較不穩定的青少年,疫情期間情緒和行為反而較穩定,打交、欺凌及爭吵行為大幅降低,研究團隊認為也許與在家隔離期間,與家長相處時間增加有關。

研究也指出,疫情期間家庭環境對青少年的情緒亦有很大影響。單親家庭且獨生的青少年,在疫情下的心理負面影響程度最大,感受孤獨的比例也最高。而收入較高的家庭,青少年的過動或行為問題,程度也小於收入較低的家庭。

Disclaimer © 2024 TASTY MONEY
以上資訊僅供參考,相關內容純屬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台立場。投資涉及風險,股票和結構性產品如窩輪、牛熊證之價格可升可跌,投資者可能會損失全部本金,請自行注意風險。

訂閱及追蹤 Tasty Money 財經節目、主持人及專欄作家的最新動向
https://www.tastymoney.hk/subscri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