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時期科技創新將大有可為,關注八大投資主線

眾所週知,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和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的第一年。“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之後,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正在北京召開的全國兩會的一項重要內容,是審查、討論“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草案)。在這樣的背景下,“十四五”規劃所擔負的責任也十分重大,任何一個議題,都將會對國民經濟發展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從資本市場的角度來看,“十四五”規劃未來也將會成為中長期投資決策的基礎,所帶來的影響將持續較長時間,並對各個產業產生深遠影響。面對“十四五”規劃“股市路線圖”,後市投資者究竟該如何把握投資主線?

規劃第二篇提到,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完善國家創新體系,加快建設科技強國。加快構建以國家實驗室為引領的戰略科技力量。聚焦量子資訊、光子與微納電子、網路通信、人工智慧、生物醫藥、現代能源系統等重大創新領域組建一批國家實驗室,重組國家重點實驗室,形成結構合理、運行高效的實驗室體系。在事關國家安全和發展全局的基礎核心領域,制定實施戰略性科學計畫和科學工程。瞄準人工智慧、量子資訊、積體電路、生命健康、腦科學、生物育種、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等前沿領域,實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戰略性的國家重大科技專案。從國家急迫需要和長遠需求出發,集中優勢資源攻關新發突發傳染病和生物安全風險防控、醫藥和醫療設備、關鍵元器件零部件和基礎材料、油氣勘探開發等領域關鍵核心技術。

科技前沿領域攻關1
科技前沿領域攻關2

可以看到,“十四五”時期,科技創新將大有可為。就股市的行業性機會而言,可把握以下八大投資主線:

一、人工智慧和高端製造的投資主線

新一代人工智慧方面,關注智能製造與機器人技術。前沿基礎理論突破,專用晶片研發,深度學習框架等開源演算法平臺構建,學習推理與決策、圖像圖形、語音視頻、自然語言識別處理等領域創新。重點研製分散式控制系統、可編程邏輯控制器、數據採集和視頻監控系統等工業控制裝備,突破先進控制器、高精度伺服驅動系統、高性能減速器等智能機器人關鍵技術。

製造業核心競爭力提昇1
製造業核心競爭力提昇2

重大技術裝備方面。推進 CR450 高速度等級中國標準動車組、譜系化中國標準地鐵列車、高端機床裝備、先進工程機械、核電機組關鍵部件、郵輪、大型 LNG 船舶和深海油氣生產平臺等研發應用,推動 C919 大型客機示範運營和 ARJ21 支線客機系列化發展。航空發動機及燃氣輪機方面,加快先進航空發動機關鍵材料等技術研發驗證,推進民用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 CJ1000 產品研製,突破寬體客機發動機關鍵技術,實現先進民用渦軸發動機產業化,建設上海重型燃氣輪機試驗電站。農業機械裝備方面,開發智慧型大馬力拖拉機、精量(免耕)播種機、噴桿噴霧機、開溝施肥機、高效聯合收割機、果蔬採收機、甘蔗收穫機、寀棉機等先進適用農業機械,發展丘陵山區農業生產高效專用農機;推動先進糧油加工裝備研發和產業化;研發綠色智能養殖飼餵、環控、採集、糞汙利用等裝備。

二、積體電路的投資主線

本次規劃在積體電路發展方面,明確強調了設計軟體、靶材、光刻膠、IGBT、MEMS、第三代半導體等細分方向的技術突破和產業落地,這些領域在十四五期間迎來政策的重點扶持。積體電路設計工具、重點裝備和高純靶材等關鍵材料研發,積體電路先進工藝和絕緣柵雙極型電晶體(IGBT)、微機電系統(MEMS)等特色工藝突破,先進存儲技術升級,碳化矽、氮化鎵等寬禁帶半導體發展。高端新材料、稀有金屬材料、高性能陶瓷、電子玻璃等先進金屬和無機非金屬材料取得突破,加強碳纖維、芳綸等高性能纖維及其複合材料、生物基和生物醫用材料研發應用,加快茂金屬聚乙烯等高性能樹脂和積體電路用光刻膠等電子高純材料關鍵技術突破。這些必將使國產替代全面推進。2019 年全球半導體市場銷售額 4121 億美元,同比下降了 12.1%。中國 2019 年中國積體電路產業銷售額為 7562.3 億元,同比增長 15.8%。目標 2025 年國產化率能達到 50%。一是2018 年中國半導體市場需求為 3100 億美元,中國自身只能提供 380 億美 元的產品,綜合國產化率12%。二是根據國外機構預測2025年中國半導體市場需求約為7000億美元,按照50% 折算中國需要自產 3500 億美元的產品,相比於 2018 年替代空間幾乎達到了 10 倍。

三、量子科技的投資主線

城域、城際、自由空間量子通信技術研發,通用量子計算原型機和實用化量子模擬機研製,量子精密測量技術突破。打造全球覆蓋、高效運行的通信、導航、遙感空間基礎設施體系。

(一)5G產業鏈方面。加快 5G 網路規模化部署,用戶普及率提高到 56%,推廣升級千兆光纖網路。前瞻佈局 6G 網路技術儲備。擴容骨幹網互聯節點,新設一批國際通信出入口,全面推進互聯網協議第六版(IPv6)商用部署。實施中西部地區中小城市基礎網路完善工程。推動物聯網全面發展,打造支持固移融合、寬窄結合的物聯接入能力。加快構建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體系,強化算力統籌智能調度,建設若榦國家樞紐節點和大數據中心集群,建設 E 級和 10E 級超級計算中心。5G 投資總規模或超 1.6 萬億元,基站建設是主要部分。據預測 2020-2025 年,全球 5G 資本開支中國佔比約 25%。5G 應用下遊市場百花齊放帶動行業數位化轉型和科技消費內迴圈。一是根據信通院 5G 經濟社會影響白皮書,到 2030 年,5G 將累計帶動直接經濟產 出 6.3 萬億元,經濟增加值 2.9 萬億元,帶動間接經濟產出 10.6 萬億元。二是發改委和工信部下發《關於組織實施 2020 年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寬頻 網路和 5G 領域)的通知》,其中包括七項 5G 創新應用提升工程將得到政府推進和補貼。

(二)北鬥產業化應用。突破通信導航一體化融合等技術,建設北鬥應用產業創新平臺,在通信、金融、能源、民航等行業開展典型示範,推動北鬥在車載導航、智能手機、穿戴設備等消費領域市場化規模化應用。

四、生物醫藥的投資主線

(一) 腦科學與類腦研究。腦認知原理解析,腦介觀神經聯接圖譜繪製,腦重大疾病機理與榦預研究,兒童青少年腦智發育,類腦計算與腦機融合技術研發。

(二)基因與生物技術。基因組學研究應用,遺傳細胞和遺傳育種、合成生物、生物藥等技術創新,創新疫苗、體外診斷、抗體藥物等研發,農作物、畜禽水產、農業微生物等重大新品種創制,生物安全關鍵技術研究。

(三) 臨床醫學與健康。癌症和心腦血管、呼吸、代謝性疾病等發病機制基礎研究,主動健康榦預技術研發,再生醫學、微生物組、新型治療等前沿技術研發,重大傳᳿病、重大慢性非傳᳿性疾病防治關鍵技術研究。高端醫療裝備和創新藥。突破腔鏡手術機器人、體外膜肺氧合機等核心技術,研製高端影像、放射治療等大型醫療設備及關鍵零部件。發展腦起搏器、全降解血管支架等植入介入產品,推動康復輔助器具提質升級。研發重大傳᳿性疾病所需疫苗,開發治療惡性腫瘤、心腦血管等疾病特效藥。加強中醫藥關鍵技術裝備研發。

五、新能源與炭中和的投資主線

十四五規劃首次提出了要建設大型清潔能源基地,包括水電基地、清潔能源基地和海上風電基地三種基地。大型清潔能源基地的建設,有利於進一步推動光伏、風電以及傳輸(特高壓電網)的需求。可再生能源佔比進一步提升,2019-2030 年光伏國內每年新增裝機的複合增速 預計能達到 10%。一是2020 年 4 月 9 日國家能源局下發《關於做好可再生能源發展“十四五”規劃 編制工作有關事項的通知》,提到將實現 2030 年非化石能源消費佔比達到 20%。二是可再生能源發電佔比一般高於非化石能源佔比,2030 年可再生能源發電佔 比有望達到 28%。

現代能源體系建設工程

未來,在碳達峰、碳中和的政策下,發電、鋼鐵等行業可能迎來重點變革。風電、光伏等新能源及其相關行業將迎來發展機遇期。在消費方面,智能家居、新能源汽車將會是節能減排的重要方向。2020 年 11 月 2 日,《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 劃(2021-2035 年)》發佈。到 2025 年,純電動乘用車新車平均電耗降至 12.0 千瓦 時/百公裡,新能源汽車新車銷售量達到汽車新車銷售總量的 20%左右。全球碳中和引發的能源轉型可能會導致新一輪的資源之爭。在含碳能源方面,煤炭和石油屬於高碳能源,未來將被逐步替代。天然氣屬於低碳資源,暫時仍能發揮對高碳能源的替代作用,因此未來天然氣的需求量將持續上升,從而引發全球市場規模的競爭。發展可再生能源等零碳技術,比如太陽能、風能、電動汽車這些行業,需要很多稀有金屬,從而導致圍繞稀有金屬現的國際競爭格局的形成。這類的稀有金屬以銅、鈷、鋰為代表。這類金屬也存在全球分佈不平衡、集中於中低收入國家、投資風險較高等特徵。當前不僅是傳統的金屬礦山企業,還有跨國貿易企業和終端產品製造商也加入資源開發行列,從而加劇全球市場競爭態勢。實現碳中和存在多種技術路徑。在能源領域中,可再生技術、化石燃料清潔技術、核技術、氫技術、碳捕捉技術等均是實現低碳轉型的重要技術。從能源多元化和技術發展規律的角度看,中國應走多種技術並舉、齊頭髮展的道路。可再生能源是未來重要的清潔能源,將成為一國能源結構的主要部分,因此可再生技術需要大力推進發展。煤炭是當前中國的第一大能源品種,煤炭行業的轉型和穩定退出關係到碳中和戰略能否順利實現。包括清潔煤在內的化石燃料清潔技術可以減緩能源轉型帶給煤炭企業的震盪程度,同時可以實現煤炭產業的綠色轉型,因此積極發展化石燃料清潔技術是符合中國當前國情的必要舉措。其他綠色技術,諸如核、氫、碳捕捉等代表著未來的技術發展方向,需要給與相同程度的關注和推進。

六、數字中國的投資主線

迎接數字時代,啟動數據要素潛能,推進網路強國建設,加快建設數字經濟、數字社會、數字政府,以數位化轉型整體驅動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變革。充分發揮海量數據和豐富應用場景優勢,促進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壯大經濟發展新引擎。圍繞強化數字轉型、智能升級、融合創新支撐,佈局建設資訊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創新基礎設施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高速泛在、天地一體、集成互聯、安全高效的資訊基礎設施,增強數據感知、傳輸、存儲和運算能力。積極穩妥發展工業互聯網和車聯網。突破新能源汽車高安全動力電池、高效驅動電機、高性能動力系統等關鍵技術,加快研發智能(網聯)汽車基礎技術平臺及軟硬體系統、線控底盤和智能終端等關鍵部件。加快交通、能源、市政等傳統基礎設施數位化改造,加強泛在感知、終端聯網、智能調度體系建設。

數字經濟重點産業1
數字經濟重點産業2

七、星辰大海的投資主線

規劃中,前瞻謀劃未來產業。在類腦智能、量子資訊、基因技術、未來網路、深海空天開發、氫能與儲能等前沿科技和產業變革領域,組織實施未來產業孵化與加速計畫,謀劃佈局一批未來產業,加速形成若榦未來產業。

宇宙起源與演化、透視地球等基礎科學研究,火星環繞、小行星巡視等星際探測,新一代重型運載火箭和重複使用航太運輸系統、建設商業航太發射場。深空深地深海和極地探測。地球深部探測裝備、深海運維保障和裝備試驗船、極地立體觀監測平臺和重型破冰船等研製,探月工程四期、蛟龍探海二期、雪龍探極二期建設等。

八、雙循環的新消費投資主線

規劃中,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加快培育完整內需體系,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以創新驅動、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新需求,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一)開展中國品牌創建行動,保護發展中華老字型大小,提升自主品牌影響力和競爭力,率先在化妝品、服裝、家紡、電子產品等消費品領域培育一批高端品牌。新生代農民工與城市大學生是最有潛力在中期躍升為中產階層的人群。考慮其消費特徵,“品牌國貨”以及與家庭消費相關的“品質型大眾消費”受益彈性或將更大,如化妝品、小家電、乳製品、調味品等受益程度較大。(二)提升傳統消費,推動汽車等消費品由購買管理向使用管理轉變,健全強制報廢制度和廢舊家電、消費電子等耐用消費品回收處理體系,促進住房消費健康發展。(三)培育新型消費,發展資訊消費、數字消費、綠色消費,鼓勵定制、體驗、智能、時尚消費等新模式新業態發展。(四)發展服務消費,放寬服務消費領域市場準入,推動教育培訓、醫療健康、養老托育、文旅體育等消費提質擴容,加快線上線下融合發展。(五)適當增加公共消費,提高公共服務支出效率。(六)擴大節假日消費,完善節假日制度,全面落實帶薪休假制度。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打造一批區域消費中心。完善城鄉融合消費網路,擴大電子商務進農村覆蓋面,改善縣域消費環境,推動農村消費梯次升級。完善市內免稅店政策,規劃建設一批中國特色市內免稅店。採取增加居民收入與減負並舉等措施,不斷擴大中等收入群體,持續釋放消費潛力。(七)建設現代物流體系,統籌物流樞紐設施、骨幹線路、區域分撥中心和末端配送節點建設,完善國家物流樞紐、骨幹冷鏈物流基地設施條件,健全縣鄉村三級物流配送體系,發展高鐵快運等鐵路快捷貨運產品,加強國際航空貨運能力建設,提升國際海運競爭力。優化國際物流通道,加快形成內外聯通、安全高效的物流網絡。完善現代商貿流通體系,培育一批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現代流通企業,支持便利店、農貿市場等商貿流通設施改造升級,發展無接觸交易服務,加強商貿流通標準化建設和綠色發展。加快建立儲備充足、反應迅速、抗衝擊能力強的應急物流體系。(八)促進服務業繁榮發展。以服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為導向,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聚焦提高產業創新力,加快發展研發設計、工業設計、商務諮詢、檢驗檢測認證等服務。

結束語

本次大會審議的十四五規劃,所指引的方向,歸根到底,是科技創新,註定會對傳統老經濟產生不小的負面影響。位處“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期,我們要面向未來,主動實施新的發展戰略,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堅定不移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推動創新,牢牢把握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提供的戰略機遇,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

 

 

 

Disclaimer © 2024 TASTY MONEY
以上資訊僅供參考,相關內容純屬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台立場。投資涉及風險,股票和結構性產品如窩輪、牛熊證之價格可升可跌,投資者可能會損失全部本金,請自行注意風險。

訂閱及追蹤 Tasty Money 財經節目、主持人及專欄作家的最新動向
https://www.tastymoney.hk/subscri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