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inbase 在其官方網站發文「事實核查:比特幣挖礦對環境不友好嗎?」中表示,比特幣挖礦是一個能源密集型過程,這一點毋庸置疑。但弄清楚能源使用對環境的實際影響是複雜的。在文中總結了五個誤解並逐一回應。

誤解1:比特幣是氣候變化的重要原因
今年4 月,一些新聞稱中國比特幣挖礦的排放可能會導致全球變暖失控。但這些文章所依據的報告存在嚴重缺陷,其並不是礦工使用的能源。事實是,全球礦業的一半在中國四川,那裡多餘的水力發電使礦業95% 依靠可再生能源。此外,75% 的礦工已經將可再生能源作為其能源結構的一部分。
相關閱讀: 中國禁令陰霾 礦場現搬遷潮 核能成新寵?
誤解2:比特幣與健康環境不兼容
可再生能源往往供應過剩。天然氣開採中簡單燃燒銷毀多餘產品。比特幣激勵公司建立更多的綠色基礎設施,從而進一步降低清潔能源的價格。這種良性循環實際上可以為應對氣候變化做出貢獻。
相關閱讀: 環保不環保? 比特幣反能掀起綠能新熱潮 受惠板塊一覽
誤解3:比特幣本質上比傳統金融系統效率低
能源消耗主要來自區塊鏈上的區塊,而不是交易。隨著隔離見證、閃電網絡等工具,允許各方在每個區塊中聚合更多的交易,每筆交易的能源成本將降低。
誤解4:比特幣消耗「太多」能源
美國每年因家用設備閒置而浪費的能源就可以為比特幣挖礦提供1.5 年的動力。比特幣的能源消耗遠少於其他金融系統,僅為黃金開採業的一半。
相關閱讀: 比特幣耗能? Galaxy Digital :銀行系統耗能是比特幣的兩倍
誤解5:加密貨幣領域無法解決環境影響
ETH 正在升級為PoS,更環保,更便宜,速度更快。埃隆·馬斯克最近宣布,特斯拉將因能源問題而暫停接受比特幣付款等等。
為何PoS較環保? 相關閱讀:【Chain101】幣圈第二課: 加密幣「共識演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