氫能發展超預期 九大概念港股逐隻數

綠色氫能被視為能源的明日之星,或可替代石化能源,日益受到關注,中國近年亦加入再生能源浪潮,氫能股於市場中冒起。但氫能股眾多,投資者該如何選擇呢?

港股氫能股比併

港股當中,最受惠氫氣發動機的股份當屬濰柴動力,其主要生產商用車發動機,近年更積極拓展氫能業務。總括來說,目前拓展氫能業務的港股包括了以下9隻股份:

濰柴動力(2338.HK)
濰柴動力以4,800萬英鎊收購英國錫裏斯(Ceres Power)20%的股份,與其在固態氧化物燃料電池(SOFC技術)領域展開全面合作,首期合作將聯合開發款燃料電池用於電動客車增程系統。

後來﹐以1.64億美元認購全球氫燃料電池領軍企業巴拉德動力(Ballard Power Systems)19.9%股權,並已進入實質性業務合作階段,濰柴還能從巴拉德獨家購買燃料電池的關鍵技術元件——膜電極元件(MEAs)。

又再與德國博世(BOSCH)合作從國內外引進相關技術。濰柴通過資本運作,學習他國技術建立起「單電池-電堆-系統-整車」的完整產業鏈。

內地報道曾指,未來濰柴動力或將憑借著「氫進萬家」科技示範工程的牽引,完成千億級氫能產業佈局。論氫能概念,濰柴將成為龍頭股之一。

中集安瑞科(3899.HK)

中集安瑞科近年於氫能行業大力佈局,2020年5月與挪威上市公司Hexagon簽署了戰略合作意向書,共同拓展中國氫氣儲運裝備市場。去年該公司掛牌成立「河北石家莊氫能裝備製造產業示範基地」,並中標國家能源集團加氫站設備採購項目,還同時與北京、天津、上海、廣州、張家口等城市和地方政府進行了合作洽談,協助各省市氫能發展規劃落地;並與寶武清能達成了重要戰略夥伴關係,融入長三角氫能生態圈。

新天綠能(956.HK)

新天綠能2020年報披露,該公司聯合河北科技大學等單位共同申報的「大規模可再生能源耦合製氫關鍵技術及應用示範」項目,即以風電轉化為氫能的項目。

英恒科技(1760.HK)

英恒科技具有強大的研發能力,2019 年有 547 名研發人員。英恆是氫燃料電池汽車開發的先行者。該公司的解決方案包括燃料電池控制和高速空氣壓縮機控制器。

英恒設計了一種高速空壓機控制器,該控制器可實現 100,000 rpm 以上的轉速控制,該產品亦被中國最大的氫燃料電池汽車製造商所接受。

東岳(0189.HK)

翻查資料,東岳現持有東岳氫能40%的股權,東岳氫能已完全掌握燃料電池膜生產用關鍵中間體、單體生產技術、樹脂原料生產技術、成膜過程技術、裝備技術以及品質控制技術,且已取得數十項國內外專利。

東岳氫能通過與賓士、福特等合作,成為全球極少數為燃料電池汽車提供量產質子交換膜的企業之一。從目前國內情況看,其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的產銷量遙遙領先於其他車用氫燃料電池。

東岳內部亦加大氫能投資,於2021年5月28日公佈關連交易,該公司持有57.75%股權的附屬東岳有機矽連同其他投資方,向東岳未來氫能材料合共注資3億人民幣。

東方電氣(1072.HK)

東方電氣旗下子公司東方電氣(成都)氫燃料電池科技有限公司在2020年完成增資擴股,參與東方氫能混改的有三峽資本、中天碧水、東方氫能基金、東方氫能持股平臺。此舉旨在有效發揮各家優勢,整合多方資源,著力解決氫能及燃料電池產業環節核心零部件等“卡脖子”問題,實現氫能產業鏈、價值鏈協同發展和轉型升級。

東方氫能是國內少數能夠配套100臺級氫能客車的燃料電池企業之一。

上海電氣(2727.HK)

上海電氣電站集團是上海電氣核心產業板塊,專業從事發電設備製造、電站工程建設和電站工程服務等。上海電氣自2016年開始研究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技術,經過三年的自主研發積累,成功開發出燃料電池發動機系統、電堆及膜電極技術和產品。

2019年,上海電氣已成功開發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燃料電池發動機系統、電堆及膜電極技術和產品。基於此,上海電氣在燃料電池系統-電堆-膜電極產業鏈上,已形成較完整的技術儲備和產業化競爭力。

長城汽車(2333.HK)

2018年,長城汽車正式宣佈,已入股世界領先的德國加氫站運營商H2 MOBILITY,成為該公司第七大股東。長城汽車早已建成氫能技術中心,具備燃料電池汽車核心部件的測試、試製,以及整車集成與測試能力。

長城控股旗下未勢能源專注於氫能技術研發製造和銷售,擁有專業的研發團隊、氫能試驗基地、燃料電池試製中心、氫氣生產及液化工廠,具備配套的整車試驗場、環境倉等優質資源。歷經5年探索,未勢能源共成功申請363項氫能與燃料電池領域核心關鍵技術專利。

2021年3月,長城汽車正式發布了氫能戰略,同時推出了一套國際領先的車規級「氫動力系統」全場景應用解決方案—氫檸技術。

長城控股與中石化2021年5月更簽署氫能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預料長汽亦將深耕氫能領域。

中國萬億級放水 銳意提升氫能行業

2021年8月7日,《資訊時報》報導《氫能行業發展駛入快車道》,指出據中國氫能產業協會數據顯示,2021年上半年國內氫氣產量同比去年增加了25%,其中利用新能源製氫的比例同比提高了30%,發展超出預期。「雙碳目標」下,整個行業的需求提升,成本被動下降,進而進一步形成正回饋,氫能需求繼續提高。氫能股漸被投資者關注。此前工信部表示,將支持發展零碳排放的氫氣發動機,下一步還將積極配合相關部門制定氫能發展戰略,研究推動將氫氣內燃機納入其中予以支持。

同年年尾,央行推出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碳減排支持工具」,支持清潔能源、節能環保、碳減排技術等重點領域的發展,冀撬動更多社會資金促進碳減排。東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任澤平在微博表示,碳減排支持工具相當於定向降息再貸款支持綠色經濟、新能源。截止2021年Q3,綠色貸款累計餘額14.78萬億。央行碳減排支持工具可能釋放1萬億級別的貨幣量。

燃料電池汽車進入商業化

中國燃料電池汽車已進入商業化初期,截止 2020年底,我國燃料電池汽車保有量7352輛。加氫站建設進度逐步加快,截止 2020 年底,加氫站建成 128 座。同時,中石油、中石化、國家能源集團等二十餘家大型央企紛紛跨界發展氫能產業。

氫能商用車

我國氫能源車在生產技術上和國際先進水準還存在差距,關鍵技術、核心零部件、包括催化劑在內的關鍵原材料還需要突破。雖然氫能處於發展階段,也有不少企業正在努力攻克技術難關。

政策支技氫氣汽車發展

2017年4月,工信部、發展改革委、科技部聯合印發《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明確指出「推動先進燃油汽車、混合動力汽車和替代燃料汽車研發。鼓勵天然氣、生物質等資源豐富的地區發展替代燃料汽車,允許汽車出廠時標稱油氣兩用,開展試點和推廣應用,促進車用能源多元化發展」。下一步,工信部將積極配合相關部門制定氫能發展戰略,研究推動將氫氣內燃機納入其中予以支持。

工業和資訊化部還提出,將根據氫氣發動機技術進步和應用推廣情況,進一步評估現行標準體系的適應性和差異性,提前佈局相關標准預研,適時推動急需標準制定,有力支撐氫氣汽車科學合理發展。

據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的專家表示,隨著氫能的安全使用問題及燃料電池的技術和成本瓶頸逐步取得突破,氫能產業發展開始進入示範運營階段,並開展商業化探索。

天風證券認為,儘管此輪氫能源行情以下遊需求放量為驅動,但上游製氫技術的研發突破,才是產業鏈實現垂直聯動的決定因素。落實在投資層面,主要有三個層次的機會:上游製氫環節、中游儲運環節、下游應用環節。

中信証券認為,行業「遊戲規則」的確立,也有助於激勵規模化、技術領先的龍頭企業脫穎而出。推薦積極擴張光伏製氫的寶豐能源、全產業鏈佈局的美錦能源,以及在製氫、加氫站擴張領域有優勢的中國石化等。

根據國務院國資委的數據,目前,超過三分之一的中央企業已經在制定包括製氫、儲氫、加氫、用氫等全產業鏈佈局,取得了一批技術研發和示範應用成果。

氫能三大類

氫能源按生產來源劃分,可以分為「灰氫」、「藍氫」和「綠氫」三類。

「灰氫」是指利用化石燃料石油、天然氣和煤制取氫氣,製氫成本較低但碳排放量大。
「藍氫」是指使用化石燃料製氫的同時,配合碳捕捉和碳封存技術,碳排放強度相對較低但捕集成本較高。
「綠氫」是利用風電、水電、太陽能、核電等可再生能源電解製氫,製氫過程完全沒有碳排放,但成本較高。目前,我國氫氣主要來自灰氫。

氫能三大類

具體而言,清潔能源領域主要包括風力發電(參閱:3隻潛力盈喜風電能股)、太陽能利用、生物質能源利用、抽水蓄能、氫能利用、地熱能利用、海洋能利用、熱泵、高效儲能(包括電化學儲能)、智能電網、大型風電光伏源網荷儲一體化專案、戶用分佈式光伏整縣推進、跨地區清潔電力輸送系統、應急備用和調峰電源等。

結語

新能源是未來汽車工業的發展大方向,氫燃料電池或能為新能源車終極方向。所以國內的汽車廠商都紛紛投入巨額研發費用及大量人力紮根氫燃料電池領域。

Disclaimer © 2024 TASTY MONEY
以上資訊僅供參考,相關內容純屬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台立場。投資涉及風險,股票和結構性產品如窩輪、牛熊證之價格可升可跌,投資者可能會損失全部本金,請自行注意風險。

訂閱及追蹤 Tasty Money 財經節目、主持人及專欄作家的最新動向
https://www.tastymoney.hk/subscribe/